马年春节来临,世界各地的中国年味越酿越浓。唐人街的庙会、华人社区的彩装游行、“欢乐春节”慰侨演出,帝国大厦、伦敦眼和悉尼歌剧院都为春节点亮灯光……热闹的气氛和欢乐的情绪在各地呈现。
不少外国学者和政府官员对中国春节有着特别的关注和特殊的感情,在他们看来,中国春节是最美的文化名片,也是最好的沟通桥梁。
传统文化的美酒
中国春节是多元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虽然跟随海外华人走出去的中国年早已有了国际范儿,但在外国人眼里,最抢眼的还是最传统的。
阿根廷国立萨尔瓦多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玛雅·巴罗索说,中国春节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华:亲情友情、对自然的感恩与崇敬、追思先人和重视传统的庄重等等,这些对相隔遥远并在另外一种文化形态中生活的阿根廷人而言,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近些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国街春节庙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每年春节庙会我都会加入拥挤的人群,一起品尝中国美食,观看精彩的街头演出,特别是舞龙舞狮表演,我和家人都会争相去触碰龙的尾巴,据说那样能带来好运。”巴罗索说。虽然没经历过中国本土春节,但对于放烟花、吃饺子、贴春联等春节“标签”,他也如数家珍。在他看来,海外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营销。
曾在中国居住多年的厄瓜多尔国家高等研究院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米尔顿·雷耶斯·埃雷拉教授说,最难忘中国春节的年味。“中国人家庭观念非常强,不论多忙,身处何方,过年时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一家人吃团圆饭,让我想起三四十年前厄瓜多尔人欢庆圣诞节的氛围”。
想起2005年到2009年在北京工作期间经历的中国春节,埃及前驻华大使马哈茂德·阿拉姆的印象是“喜庆而又温暖”。他说,那时北京的街道会因为外地人返乡而显得空旷,但很多家庭会在显眼处挂上大红灯笼,大门上还会贴红对联和“福”字。晚上灯笼亮起,一种古朴又温馨的感觉扑面而来。而中国人在这个时候排除万难只为和家人团聚的精神也让他大为感动。“在我看来,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家人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和力量源泉”。
中国文化的盛宴
据中国文化部介绍,2014年海外“欢乐春节”活动项目达506个,覆盖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294座城市。目前,各项活动已在世界各地陆续展开,并将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
提起近年来到厄瓜多尔的多个中国演艺团体,以及当地组织的一些文化活动,埃雷拉教授说:“我觉得这些文化活动非常重要,促进了厄中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而相互了解和理解是一切磋商和合作的基础。”他认为,这些文化展示和交流有助于当地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摆脱对中国的成见。
加拿大温哥华西蒙·弗雷泽大学的退休教授王健曾在多所大学从事中文和东亚文化教学工作,是当地著名的汉学家。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但中文流利和热爱中国文化的他每年春节都会受邀向当地媒体阐释中国春节的意义,并向华人媒体介绍西方人对中国年的兴趣与了解。
他说:“春节期间各种形式的中国文艺演出,对加拿大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有积极作用。有些活动经过英文媒体报道,能够帮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而华人团体举办的春节宴会也是难得的机会,可以让受邀请的当地政府官员和社会人士接触中国文化。”
俄罗斯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说,中国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最近几年,俄中关系越来越好,中国节日也变成了俄罗斯的节日。俄罗斯的汉学家都会庆祝中国春节。
中外文化的交融
马不仅在中国生肖里代表温驯、智慧和美丽,很多西方国家也有马文化,对“马”青睐有加,因此马年春节不仅有“唐装”游行,不少国家还给它增加了其他“洋气”的行头。
1月27日晚,一场前所未有的马术表演在巴黎大皇宫为中法建交50周年庆生,也契合了马年新春的主题。法国总理艾罗在晚会致辞中特意用中文表示“马到成功”,祝福中国新年。演出总策划德瓦布尔说,每年春节期间在法国举办的系列庆祝活动是法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好途径,“因为那是不一样的艺术享受,令人终生难忘”。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塔拉斯·易夫琴科说:“今年的马年,俄罗斯人特别喜欢,因为马是与人亲密接触的动物,所以马年一到,大家都觉得时来运转,有希望了。马在俄罗斯民众心中,有形象高大和完美的寓意,所以大家都翘首企盼马年的到来。”
法国前文化部长德瓦布尔是今年中法建交5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中国之夜”的总策划。他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而这些传统正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基。中国人“用动物而不是用数字去标记每一年,这项创造令法国人感到很新奇,很有趣,这就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连续14年,美国纽约帝国大厦为中国年亮灯;继蛇年之后,悉尼歌剧院再次为中国年披上“红装”;而英国伦敦眼今年也特别为中国年换上金红相伴的新装……中国春节搭建的文化桥梁在中外文化交融中屹立。(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执笔记者张欣,参与记者叶书宏、尚栩、梁君茜、岳连国、王蕾、马晓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