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作为中国独特的电视文化符号,其所承载的内容与意义早已超出一台晚会的范畴和框架。春晚年年办,年年各不同,备受期待的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又在熟悉的旋律之中落下了帷幕,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情感、话题、流行语与沉思。作为中国精神文化的年度盛宴,2014年央视春晚以“暖人心、正人心、喜人心、炫人心”的特色气质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特色电视文艺的创新典范。
回归真实“暖人心”
纪实性与真实性是电视艺术的本体特性,2014年春晚扬弃了传统的单一文艺节目表演模式,大胆引入微电影、微纪实形式,打造电视机前观众欣赏的第二视觉时空。从开篇的微电影《春晚是什么》,到穿插在节目中间的《筷子》《观众动物入场》短片,原生态的纪实性采访、真实质朴的同期声人物对白、幽默拟人的情节设计让观众体会到或捧腹惊叹,或温馨感人的内在力量。2014年春晚真正发挥了电视本体艺术的特点,将春晚从舞台艺术拉回到电视荧屏艺术中来,真正回归影视纪实本体。
在“构建真情实感”的基础之上,春晚歌曲的选择与编排匠心独运。《想你的365天》唱出对幸福时光的渴望,对友情爱情的“真思念”;《时间都去哪了》唱出光阴荏苒、逝者如斯的“真亲情”,令无数人落泪;韩磊的《老阿姨》赞颂人间大爱,将感动中国的“真人真事”激昂唱响;一曲曲“真实之歌”“温暖之歌”以内心剖白的方式,激荡了观众的内心世界。
针砭时弊“正人心”
本年度语言类节目尽管量少,但却精益求精。“励志型、温暖型、讽刺型、批判型”等各类小品主题鲜明,笑中有思考。蔡明等人表演的小品在毒舌的爆笑之中,传达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励志精神。小品中3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坚持的年轻人,是很多青年人的真实写照,整个小品搞笑的同时又温情无限,还传达出催人奋进的力量。开心麻花表演的小品《扶不扶》不仅包袱响、笑料足,更难能可贵地传达出了“人可倒但人心不可倒”的主题,告诫人们坚持中国传统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不能犹豫。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洪流之中,群众心态时常处于浮躁状态,道德良知底线不断触底。小品《我就是这么个人》向行贿之风的丑恶现象猛烈开火,讽刺了势利眼和功利心;小品《人到礼到》批判了当今社会“礼越来越重,人情却越来越淡”的现实;曹云金的相声之中也包含了家庭、工作、房价等等诸多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源于社会真实,借助趣味的网络语言和春晚平台的传播优势将社会问题“晒出来”,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弘扬了社会正气,端正了浮躁人心。
创意叠加“喜人心”
在继承春晚传统精品化创作的基础上,2014年春晚创造性地发挥了“多元文艺元素交叉,多类型明星混搭”的特性。《剑气书韵》将杂技、舞蹈和武术杂糅,伴随着极具中国韵味的千字文、书简和中国画,发挥了各项之所长,使得这些传统的元素经过创新性的叠加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三人表演的“侧躺剧”中,首创了“躺着表演看站立效果”,舞台表演与电视表现形成了完美奇观,让观众看到了电视艺术的表现力,使一向被框在电视框架中的舞台表演真正地融入了电视荧屏,使观众看到的不再是“盒子里的表演”。
明星们的跨界演出更为春晚舞台增添了新鲜血液。“剧星”张国立担当了春晚主持人,外人“搅局”带来了冷幽默风格,在春晚高端大气的底色上又增添了一抹平易近人的新鲜。电影巨星梁家辉在春晚舞台上开始了他的首次“发声”,黄渤也“重操旧业”演绎了一首非常接地气的歌曲《我的要求不算高》。而法国影星苏菲·玛索也与刘欢深情演绎了一首法国歌曲,让观众大饱眼福和耳福。这些创新手段的使用真正汇聚了观众想看的、爱看的一切元素,通过重新整合叠加和混搭,调制出了一道符合大众口味的“新菜”。
大气精细“炫人心”
在舞美视觉呈现上,2014年春晚没有用铺张华丽的舞美喧宾夺主,更没有用光怪陆离的新媒体手段干扰节目欣赏,而是在“烘托”的定位中强化了艺术元素的纯天然呈现,用简约而不简单的视觉效果让春晚卸去了浓妆艳抹的修饰,露出了返璞归真的本相。“小彩旗”在舞台一角配合着灯光效果的旋转象征着时光流转、季节变换,不仅增加了舞台的灵动绚丽,而且还为春晚进行时保留了一个“终极悬念”。空中一匹匹腾飞骏马,红红的灯笼与福字,虽然简单却时刻彰显着最原始最朴实的年味儿。
春晚是电视艺术的发祥地,是电视人才的大熔炉,是电视视觉技术的试验田,更是中国特色电视文艺的精神家园与创新乐园。纵观春晚30年的发展历程,对待春晚“爱其坚韧者有之,恨铁不成钢者有之”,但更多的时候是“又爱又信”。在新媒体冲击当代人生活方式的时代,传统形式的电视春晚正在尽一切努力汲取创新元素,春晚正在努力传达着一种真实、一种温暖和一种接地气、沁人心脾的正能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冷凇、张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