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沈彦成终于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故乡——青岛胶州市阜安街道办事处南坦村。在沈彦成的记忆中,故乡的春节,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孩子们在大街上嬉笑打闹,邻居们在家里吆五喝六打麻将,老人们在墙根儿底下聊天晒太阳。三年没回家,沈彦成眼前的故乡变了:村庄道路硬化了,花草树木变多了,公益图画上墙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儿也大不一样了,年轻人在电子阅览室里学技术、聊生意;孩子们聚在农家书屋里读书、写作业、做剪纸;中老年人则在文体活动室里跳舞、扭秧歌。
热情浓烈的乡音乡情、和谐友爱的社区邻里、无处不在的求知氛围,沈彦成不知道,这一切令人欣喜的改变,都得益于阜安街道的文化惠民工程。
信息共享,村村都有电子阅览室
早上8:00,阜安街道胜利村。村里电子阅览室的门刚一开,便涌进来大量村民和大学生志愿者,偌大的一间屋子瞬间热闹起来。
“我们村的电子阅览室可火了,上网得排队。”村民张发海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在淘宝网上忙活着,“前些日子村里在北京上大学的‘状元’回来了,帮我在淘宝上开了个网店,把我种的小米、散养的鸡、鸡蛋全都放到网上卖,价钱高,订单还不少!我得赶紧学学怎么管理我的网店,等‘状元’回去上学了,我自己也能在网上做买卖。”
“你感冒好了吗?听说那边下雪了,可别再冻着!”62岁的李翠芬老人几乎每个星期都来电子阅览室跟远在美国的儿子视频聊天。“要不是村里弄了这个地方,我做梦都不敢想隔几天就能看到孩子,每次来这儿上网都有人专门帮我弄好了,这视频聊天比打电话好哇!”
为了拓宽视野,让社区居民共享信息社会的便利,阜安街道投资100余万元,在辖区的28个村、居委会建立了电子阅览室,10兆光纤接入,保证每个阅览室电脑数量不少于10台,免费向居民开放。电脑中既有各种实用的书籍,也有常用的办公软件。凭借电子阅览室,阜安街道让全体居民搭上了信息快车。
文化传承,农家书屋乐趣多
吃过午饭,上小学五年级的陈子涵来到了阜安街道市南小区的农家书屋。“这里很有趣,可以写作业、看书,还有老师教我们剪纸、画画,我最感兴趣的是剪纸,老师说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用心学习。”
提起阜安街道农家书屋工程,可谓人尽皆知。为了不让书屋成为面子工程,办事处要求各村、居委会派专人逐户走访,收集大家最希望阅读的书目,据此配备书籍。28个村、居委会的农家书屋中,藏书最多的有2万余册。还设立了读书意见簿,配备了图书管理员,社区居民可随时列出自己想看的书籍,由图书管理员定期根据情况添补新书。每年的寒、暑假,都联系大学生志愿者帮助中小学生辅导课业,邀请书画协会的老师义务教孩子们剪纸、画画,邀请剧团的专业演员教孩子们学习茂腔、胶州大秧歌等传统艺术。
“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剪出各式各样的窗花贴上,好像那才叫过年,现在咱们生活好了,但这些传统却逐渐变淡了。难得孩子们还愿意学,我必须尽最大努力把我会的剪纸花样教给他们,老一辈儿留下的东西,可不能丢了。”市南小区剪纸爱好者秦秀兰如是说。
文体娱乐,最美不过夕阳红
吃过晚饭,沈彦成的父母兴冲冲地换好服装,拿起锣鼓便往外走,出门前喊了一句:“彦成一起来看看吧,热闹着呢!”
在阜安街道南坦村文体活动室,欢笑洋溢在每一个角落,剧团退休的老艺人林英正一丝不苟地指导大家排练胶州大秧歌,为办事处组织的元宵节文艺会演做准备。参加排练的群众演员个个神采飞扬,各种高难度动作做起来也是有板有眼。人群中,林英一眼就看到了沈彦成,拉着他到一旁坐下:“这几年你不在家,咱村变化可大了。办事处出钱给建的文体活动室,让我发挥余热领着大伙儿排练,现在咱村有秧歌队、锣鼓队、功夫扇等六支队伍,有200多人参加呢。”
村支书李培亮接过话茬儿:“多亏了老林,给大伙儿专业的指导训练,把这几支队伍搞得有声有色,出去比赛,咱们回回拿奖!现在天冷,等天暖和的时候你再看,一早一晚的,百十号人出来活动,踢毽子的、跳广场舞的、扭秧歌的,那真叫热闹。”
“老百姓物质生活好了,精神上也要有家可归。我们的文化惠民工程,既要让现代文化落地生根,也要让传统文化枝繁叶茂。”阜安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宝帅说,“守得住文化,留得住乡愁,我想,这才是建设美丽村镇的终极意义所在。”(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李明臣 刘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