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30日 星期四

    就近就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马树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30日   15 版)

        编者按

     

        又到一年春运季,全国大迁徙引发人们对就近就业的思考。职业教育具有地区分布均衡、为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优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2013学术年会上,马树超提出,就近就业应该作为衡量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一个标准。他强调职业教育应该倡导毕业生就近就业,改变以毕业生到东部大城市就业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传统评价观,引导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多招收本地生源、鼓励更多毕业生就近就业和持续发展。

     

        我国有1000多所高等职业学院和100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具有地区分布均衡、为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优势,他们的就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关系密切,而且互相促进。

     

        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方面,目前已形成地级市各有一所以上高等职业学校的布局,具有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直接对接的秉性特征,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到2012年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1297所,其中50%分布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是高等学校布局重心下移、为地县级城市提供具有专科学历劳动者的重要平台;有25%的高职院校位于西部地区,19%位于民族地区,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青年的入学机会,毕业生就近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据麦可思调查显示,2011届高职院校毕业生有68%在院校所在地就近就业,有51.8%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19.6%在西部地区就业,13.9%在民族地区就业,4.9%在贫困地区就业。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服务农村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引领作用。2011年全国共有涉农高职院校343所,占高职院校数的27%,农业类专业点1042个,他们注重面对农民、面向农户、面朝科技,直接服务农业生产,把成果留在农户家,让农民的收入翻番。例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帮助滨海县陈涛乡实施白鹅养殖项目,实现产值1.5亿元,收益2000万元,户均增收6300元;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改制实验农场为玉米制种企业,制种面积10万亩,培育了10多个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行销内地七省区,辐射全疆各县市,带动了3万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就近就业应该成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李克强总理在邀请院士座谈时曾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东部要提升城镇化质量,中西部地区要培育一批城市群,实现人口就近就业。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服务贡献有了更高要求。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曾说,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以一个专业带动地方一个支柱产业,需要多少钱政府都可以支持。山东省枣庄市枣庄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把更多学生留在当地就业发展、为加快产业升级发挥作用的做法赢得当地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要改变以毕业生到东部大城市就业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传统评价观,引导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多招收本地生源、鼓励更多毕业生就近就业和持续发展,确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型质量观。

     

        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辐射作用,带动县域和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共同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缺乏办学资源、缺乏吸引力的挑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高等职业院校带动县域和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例如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铜仁市10个区(县)12所中职学校共同组建“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集团学校内的中职校全部由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以集团学校名义招生,拉动了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的中职学校发展,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在当地的吸引力,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比上一年增加27%,成效显著。

     

        加强顶层设计和优先支持政策,促进职业院校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重要推手。建议通过重点政策支持,鼓励三线城市的高职学校以服务县域经济和支持“三农”发展为方向,以优化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投入环境为要求,与县域政府共建“县校合作校区”,推动高等职业学校与县域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提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推动城市高职院校与县镇、农村中职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等多种形式,打破部门和所有制限制,实行跨行业、跨学校资源整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办学、设备、师资、教学和就业等方面优势,提高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城乡互动,资源共享。

     

        确立需求导向原则,在中西部地区和三线城市率先探索高职本科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能力。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高等学校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分布在中心城市,缺乏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例如安徽阜阳市人口超过1000万,只有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和一所公办的高职专科学校,地方发展和产业升级急需的本科专业教育严重短缺,迫切需要发展部分专业的高职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探索高职本科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发展机遇,要按照“一个中心,两条基本路径”的原则,就是坚持需求导向、以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为中心,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两条基本路径一是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存量转型”培养高职本科人才;二是高职专科院校部分优秀专业“增量试点”。建议在“经济欠发达、发展加速度、人才需求旺、本科教育缺、高职有基础”的中西部地区和三线城市,选择当地产业发展急需、高职专科有优势、本科教育接不上的专业,率先探索高职本科专业教育,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高等教育需求旺盛、高职教育有基础的地区优先发展高职本科教育。

     

        (作者单位系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