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30日 星期四

    阅读障碍,何时能彻底治愈?

    陈洁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30日   12 版)

        当我们眼睛接触到书籍、报纸、网络上的文字时,我们能够产生形、音、义的联系和演绎,从而知道这段文字说了什么,这好像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可是,世界上也存在这样一群人,他们无法阅读,无法从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他们被定义为“阅读障碍”患者。近日,有科学家称发现了导致“阅读障碍”的根源,即大脑某些区域之间的连接出现了“故障”,那么,是否可以从增进大脑连接的角度来彻底治愈“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不是智力问题

     

        一位阅读障碍患者的母亲在网络上记录了孩子在读写障碍上的几个明显特征:

     

        对着一个字的时间再久写的时候还是会缺少笔画,颠倒字体的上下左右,写同一个字甚至没有固定的笔画顺序。

     

        到底什么是阅读障碍?追根溯源,它是从国外医学界的Dyslexia一词翻译而来的。也有学者认为Dyslexia应该翻译为“读写困难”。因为Dyslexia一词实际上包含了阅读和书写两部分,但目前“阅读障碍”是最为常见的中文翻译。

     

        阅读障碍还能进一步细分为获得性阅读障碍(Acquired Dyslexia)和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获得性阅读障碍,指由后天脑部损伤或者疾病引起的阅读困难,而我们通常所关注的阅读障碍主要指发展性阅读障碍。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一个阅读障碍患者,他会怎么看一句话都不通顺,但如果有助手在旁边按照原文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他马上就懂了。所以,阅读障碍患者本身并不是理解能力存在问题,更不是智力上存在问题。当前对阅读障碍普遍认同的界定要素是:(1)智力正常且有正常的受教育机会;(2)生理上没有明显的神经或者器质上的缺陷;(3)测评上在标准阅读测验上的成绩低于正常读者约两个年级。

     

        结合这些界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阅读障碍,它指个人即使在智力正常、没有身体缺陷、正常受教育的情况下,也比正常人的阅读能力低,无法进行准确而流畅的阅读。

     

        所以,那些因为教育不足或者因为某些经济社会因素所造成的阅读能力差、书写能力差的情况不能算是阅读障碍。

     

        目前,虽然有个别国家允许有阅读障碍的学生申请口试,但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之下,阅读障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尤其在书面阅读或者书写任务上。而这种学习中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的自信心不足、性格内向害羞或者急躁等,这些都不利于其日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

     

    中文也有阅读障碍患者

     

        全球约有1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因为阅读障碍不同于其他很多病症,用仪器检查一下是无法看得出来的。它自身又存在很多尚未明朗的复杂性,所以如何诊断阅读障碍患者也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难题。

     

        目前,对阅读障碍的诊断基本都是通过各种量表组成的测试来完成的。其中英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详细的量表,在Dyslexia组织的网站上,主要有两大类型的测试,第一类是筛查性测试,包含了机考测试和书面测试,这类型测试可以自我完成,但测试结果无法进行百分之百确诊,只能说明测试者存在阅读障碍的倾向;第二类是全套的诊断型测试,与第一类测试相比,突出两点——需要联系有资格的心理学家进行专门的测试,且诊断结果为确诊。

     

        在国内,香港对此有科学和完善的研究,香港所使用的是2010年出版的香港读写障碍测验第二版,有五部分内容:语文、快速命名、语音意识、语音记录、字形结构。而大陆采用最多的是不平衡标准和低成就标准,即智商与阅读成绩等不匹配。目前对阅读障碍的诊断还是局限在依靠书写特征、阅读成绩等一些外显行为,这也与尚未找到阅读障碍较为确切的发病原理有关。

     

        20世纪80年代之前,学者普遍认为汉语阅读中是不存在阅读障碍的,直到1992年Stevenson等人的跨语言研究中发现,中文阅读障碍的发生率并不低于英文,这种认知才被扭转过来。香港作曲家卢冠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位至今都写不出自己名字的人却是一位极出色的配乐大师。

     

        文字系统主要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两大系统,这两种文字系统下的阅读障碍患者略有不同。在理解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必须流畅地连接起音、形、义,缺一不可,任何两部分的连接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阅读障碍。无论是表音文字还是意音文字,音—义连接出问题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以中文为代表的意音文字,阅读障碍患者还会深受形—义连接问题的影响。

     

    阅读障碍因大脑“短路”?

     

        在今天,阅读障碍还是无法治愈。但另一方面,现实中确实有很多的阅读障碍患者依旧在自己的领域中作出成就,如香港的丁锡全医生,他本身就是个阅读障碍患者,却最终当上了医生并致力于治疗阅读障碍患者。可见,阅读障碍在非生理层面是可以战胜的。面对阅读障碍,发现得越早,通过教育、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或者其他辅助手段是可以改善的。美国之前曾尝试让部分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给狗狗读书来提高他们有效阅读的时间和质量,有国家也曾提出语音教学法来帮助阅读障碍患者更好地学习。

     

        除此之外,辅助性工具也是一个方向。阅读障碍患者看到文字的时候和正常人看到文字时是十分不一样的,他们会看到字体在旋转、跳动,荷兰平面设计师Christian Boer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了一套英文字体,这套字体中字母笔画粗细不均,在每个字母下面加粗让其“重心”更稳,尽量避免字体旋转、跳动等问题,这套字体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认可。

     

        但阅读障碍的发病原理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们为阅读障碍的根本原因争论了数十年。有一种理论提出,阅读障碍是因为大脑存在语音表达的缺陷;另一种理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语音表达是完整的,只是语音表达信息时难以被大脑中的语言加工区所获取。针对争论,近日,比利时科学家巴特·博埃及其国际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阅读障碍的根源是大脑某些区域之间的连接出现了“故障”,连接性越差,阅读障碍的程度就越深。现实世界的声音进入大脑后,大脑对声音进行分类,但帮助它们能够被解读的神经连接出现了“故障”。虽然这个发现目前尚未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但它能够给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提供一个突破点,即阅读障碍的根源是对语音表述的获取缺陷,而语音表述是完整的。这次的突破,也许会使对阅读障碍患者的治疗聚焦到增进大脑连接性的干预措施上。也许阅读障碍患者也能有进行正常阅读的一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