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8日 星期二

    难舍杜国芝

    陈建强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8日   07 版)
    杜国芝(右) 资料图片

        在天津曲艺界,有个著名的“李杜组合”。

        “李”是李伯翔,“杜”是杜国芝。如今,曾带给全国观众无数欢乐的“李杜组合”,却宣告终结。杜国芝,这位从艺56年的老艺术家于1月25日深夜12点半突发心脏病,在老伴儿的怀中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舞台。

        1944年生于天津的杜国芝从艺前是一名工人,自幼喜爱相声艺术的他,经常在业余时间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馆组织的相声大会,逐渐在艺坛崭露头角。1958年他在天津市河北区艺术学校师从相声老艺人耿宝林,1962年再拜相声表演艺术家张庆森门下。

        20世纪70年代后期,杜国芝与比他大7岁的李伯翔开始搭档,创作表演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李伯翔台风干脆,妙语连珠,“包袱”抖得响;杜国芝则善于根据李伯翔的口风、神态给予适当的辅助,恰如其分地使用“蹬、谝、卖、踹”各种捧哏技巧,“李杜组合”也成了观众眼里的黄金搭档。代表作有《写对联》《看红岩》《交朋友》等。

        杜国芝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曲艺界的同行纷纷表达痛惜之情。李伯翔亲往吊唁。谈到多年的合作,李伯翔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俩也曾有过矛盾,红过脸,可说到底都是因为“包袱”怎么抖而争吵,“如果一下子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用实践来检验——舞台上看观众的反应,谁的对就听谁的”。对很多相声演员纷纷与合作伙伴“裂穴”的现象,李伯祥翔说:“我们俩合作了一辈子,没有‘裂穴’,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个共同的信条,就是为观众送去健康向上的艺术精品,而不是一头钻进钱眼儿里去。因此我们更加珍惜彼此的合作和友情。”

        “杜老师的去世,标志着相声界‘李杜时代’的结束。”相声演员高峰发微博表达惋惜。

        在去年从艺55周年的纪念会上,杜国芝致辞道:“55年来经过了这么多风雨坎坷,如果说在艺术上取得了一点成绩,首先要感谢观众的支持与厚爱。我这55年,说相声,值了!”

        杜国芝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艺术,把快乐献给了他深爱的观众。这样的人生,的确“值了”。(本报记者 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 朱 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