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8日 星期二

    《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出版——

    三万册古籍的乡愁

    杜羽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8日   07 版)
    原北平图书馆藏《永乐大典》
    《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 均为资料图片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北海公园西侧这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是国家图书馆前身北平图书馆的旧址,如今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所在地。70多年前,为躲避日军劫掠,3万余册珍贵善本古籍从这里辗转寄存海外。

     

        70多年后,在这个院子的临琼楼内,1000册大书错落码放,把一张5米长的书桌铺得满满当当,这是国家图书馆组织编纂的《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当年转运的善本,终以影印出版的形式“回家”了。

     

    【离国赴美】

     

        甲库,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典藏宋元明早期善本的书库。上承清内阁大库旧藏,又广纳清末民国几代学人潜心搜罗的善本。甲库宋刻元刊、秘抄精校荟萃,珍贵稿本、名家批校题跋本云集,世间仅存400余册的《永乐大典》就有60册之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形势危急,为使国宝远离战火荼毒,甲库善本陆续转移到上海租界。

     

        1941年,日军频繁进入租界搜查劫掠,这批善本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胁。几经斡旋,北平图书馆最终决定将存沪善本运往美国国会图书馆。

     

        今年104岁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钱存训,其时正在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工作,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得知《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出版的消息,钱存训特地致信国图,表达他的欣慰与感慨:“当年奉命参与抢救,冒险运美寄存,使这批国宝免遭战祸,倏忽已70余载,其间种种,仍历历在目。”

     

        据钱存训回忆,为了躲避日军检查,暂存上海的善本只能选取一部分秘密运美。在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主持下,文献学家王重民、徐森玉负责拣选其中的重要文献,“计2720种,约3万余册,装成102箱,箱内用铁皮密封,以防潮湿。其中包括宋、元本约200种,明版近2000种和钞稿本500余种。这些书可说是当时北平图书馆善本的精华了。”钱存训说。

     

        为了不引起日军的注意,钱存训将这102箱书分成10批,以“中国书报社”的名义开具发票报关,书单上罗列的是《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为美国图书馆代购的大部头新书。书运到海关后,由钱存训在海关工作的张姓友人签字放行,无须开封查验。就这样,3万册善本中的善本,开始了漫长的异乡之旅。

     

    【自美返台】

     

        “1965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在未征求我馆意见的情况下,将我馆这批珍贵善本寄存台湾省,暂存台北‘中央图书馆’。其后,这批书又转移至台北故宫博物院暂存。”谈起寄美善本70多年来的曲折经历,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叹息不已。

     

        甲库善本运抵美国国会图书馆后,正受聘于此的王重民开始着手对其进行编目、整理,2720种善本均被摄制成胶卷。1946年,王重民应胡适之邀,准备到北京大学任教,同时计划押护这批善本回国,但此时正值国内局势动荡之际,善本回国一事只能搁浅。1947年,钱存训奉命赴美接运善本回国,也是因为国内时局不稳而未能如愿。

     

        “当初这批善本运美,我国是为了安全,而美国方面的兴趣主要是摄制书影以供流传和研究,摄影完毕后即拟运还。”钱存训说,1965年时,甲库善本寄存美国国会图书馆已20余年,该馆急需腾出库房以供他用,而台北“中央图书馆”也向美方提出将善本转运台北的要求。这一年年末,甲库善本再次乘风破浪,横跨大洋,只不过航程的终点指向了台北。在台北“中央图书馆”存放不久,就转移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善本书库。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3万册甲库善本一直寄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国家图书馆只能凭当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拍摄的一套缩微胶卷供读者阅览使用。

     

    【影印出版】

     

        “这批甲库善本与国家图书馆分离已长达70余年,学界祈盼分享珍本影像的愿望至为强烈。”周和平介绍,2010年,国家图书馆决定以寄台甲库善本缩微胶卷为主、现藏于国图的少量甲库善本为辅,将两岸所存甲库善本合璧,汇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出版,历经3年多的努力得以告竣。

     

        53种宋刻本,1种宋抄本,102种元刻本,1905种明刻本,190种明抄本,3种明代稿本……翻看过丛书目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钦善连称“功德无量”,“现在,即使是宋元本的残卷都很宝贵,这套丛书却汇集了这么多宋元善本。像宋代项安世的《周易玩辞》,既是宋人写的书,又是宋代刻印的版本,而且是世间的孤本、全本,实属难得。”孙钦善说。

     

        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程毅中特别看重丛书收入的780多种明刻明人文集。他说:“对清代的统治者来说,明人著作的‘违碍之处’颇多,在修纂《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对这些地方都进行了删改。《四库全书》虽然价值很高,但不可迷信。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明代刻印的明人文集,与《四库全书》收入的明人文集进行比较,会对古籍整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周和平看来,影印出版的甲库善本不仅是供学术研究使用的文献资料,而且也是中华典籍文化聚散流变、悲欢离合的缩影。“典籍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始终不离。”周和平说。(本报记者 杜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