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7日 星期一

    影视剧“河北现象”的启示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7日   14 版)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剧照
    电视剧《营盘镇警事》剧照

        编者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先遣连》《闯天下》《营盘镇警事》《我的故乡晋察冀》《打狗棍》……近年来,河北推出了一批数量可观的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河北特色、燕赵风骨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影视界的“河北现象”,备受瞩目。在影视圈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这一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三位业内专家的分析,或许能够给人以启迪。

     

    “四个讲清楚”与“河北现象”

     

    仲呈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8月份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立足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深刻论述了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的重要性。影视界的“河北现象”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社会主义影视艺术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习总书记上述“四个讲清楚”的重要理论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真理。

     

        第一,“河北现象”孕育于河北影视艺术工作者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熟悉。他们既努力讲清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又进而努力讲清楚了河北独特的燕赵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省情,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具有鲜明河北优势和燕赵风骨的影视艺术发展道路。

     

        第二,“河北现象”形成于河北影视艺术工作者的高度文化自觉。他们自觉讲清楚中华文化中包括河北燕赵文化中积淀着中华民族包括河北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包括燕赵儿女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而自觉认清当今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受众最多的影视艺术在提升民族整体精神素质中的重要地位和时代担当,并进而在创作实践中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人才为本、特色为要”,“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适应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努力高扬河北文化优势,实现燕赵文化资源的深入发掘和最佳配置,实现创作生产力诸因素和人才的优化组合,以确保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

     

        第三,“河北现象”植根于河北影视艺术工作者的高度文化自信。自信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源远流长的燕赵文化传统是河北影视创作的突出优势,其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唯其如此,从《谁主沉浮》到《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从《我的故乡晋察冀》到《先遣连》,从《闯天下》到《丑角爸爸》,从《节振国传奇》到《为了新中国前进》,从《打狗棍》到《营盘镇警事》……一批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较完美统一的优秀作品造就的“河北现象”,彰显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第四,“河北现象”启示我们:影视艺术作为当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反映中国人民意愿和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必须“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持续繁荣,具有普遍借鉴意义。认真学习、领悟、践行习总书记关于“四个讲清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阐释,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持续繁荣,必将有效地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要始终加强文化“引导力”

     

    李京盛

     

        影视剧“河北现象”的背后,有很多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值得研究。

     

        在对河北影视剧作品艺术特色、思想内涵、题材优势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判的同时,我从管理的层面为“河北现象”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性的经验:在文化发展当中,我们需要把握住三个“力”,即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文化发展的引导力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力。其中引导力尤为重要。

     

        一、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我国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市场在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市场有资源、有动力,在资源配置上可以配置出优质的资源组合,因此,文化产业发展是最需要市场的。影视剧创作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文化产业,从当今影视剧推出的路径来看,足以说明市场是影视剧创作生产得以发展的推动力。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的推动力更加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积极面向市场,在市场中掌握主动。“河北现象”的出现也首先是积极面向市场的结果,比如《打狗棍》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文化发展的“引导力”。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方向性、导向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文化发展的引导力仅仅靠市场是不行的。文化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教化作用。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仅凭市场来决定作品好坏的现象,这绝对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尴尬和缺陷。文化的教化功能决定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必须掌握文化发展方向。文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力的寻找判断,需要各级宣传文化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河北推出的优秀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宣传、广电部门以及影视集团等各宣传文化管理部门的重点引导下,在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因此,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尽职尽责,才是影视剧创作“河北现象”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文化发展的“影响力”。从“河北现象”中我们能够看出,河北创作推出的电影、电视剧,大都是弘扬主旋律作品,如果单从题材或市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其实这些题材是不具备市场优势的,比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过市场让民营的文化生产单位去做是不现实的。所以,它的影响力主要是靠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因此,每一部作品推出,都要首先考虑它的社会效益,不能首先从市场角度考虑,而是要先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国家软实力、文化引导力、正能量、价值观这些角度出发。只有这样,它的影响力才能够发挥出来。

     

        综合各方面和各角度,我认为,“河北现象”最值得肯定的是河北文化管理部门的领导不缺位,始终致力于把文化市场的活力跟推动力充分地发挥,把市场力度和组织力度有机结合,把组织的力度和市场活力相结合,同时努力提升作品的影响力。这就是“河北现象”背后体现出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

     

    弘扬燕赵风骨

     

    刘润为

     

        河北拍摄的一系列优秀影视剧,尽管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是都贯穿着两个特色:从文艺导向上说,都是主旋律;从地域性来说,都体现了燕赵风骨。

     

        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说:“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文艺的特殊性是什么?就是质朴大气,其内涵则是燕赵风骨或慷慨悲歌之气。这种质朴大气是河北人民的历史精神的文化积淀。在价值目标上,它表现对人的本能和狭隘私欲的超越;在胸襟气度上,它表现为大处着眼、举重若轻;在实践方式上,它表现为一种一往无前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执着。这种精神最早表现为荆轲、高渐离的壮举,但那时的大气还带有游侠的明显局限性。而在后来的历史发展当中,这种精神就上升到了“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高度。至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将这种精神升华到了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高度。这种升华了的伟大精神,永远是推动河北以至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而负载这种质朴大气的文艺作品,则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精神的变化和文艺家个性教养的不同而出现多样化的状貌。汉末魏初,表现为邺下文人集团的“悲凉慷慨”,也就是“建阳风骨”。西晋时期,表现为刘琨的激昂慷慨。有唐一代,表现为魏征散文的“气骨高古”,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悲壮幽深,高适边塞诗的浑茫雄健。到了元代,表现为关汉卿的忧愤深广。明清之际,表现为薛论道的豪迈奇伟,赵南星的峻峭犀利,申涵光的沉毅英爽……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燕赵文艺的质朴大气被推上了前无古人的高度。李大钊的诗文,田间的诗歌,梁斌、孙犁、李英儒、徐光耀等等作家的小说和众多戏剧、音乐作品,绘成了展示燕赵大气的蔚为壮观的长卷,为河北文艺赢得了空前的光荣和骄傲。

     

        通过粗略的回顾不难看出:质朴大气,即慷慨悲歌之气,是河北文艺最主要的“根”,是河北文艺的品牌和形象。守住这个“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继承、发展这个“根”,是河北文艺家的责任,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

     

        南宋诗人陆游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为了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文化自觉,希望河北的同志下一番养气的功夫,多加关注河北的历史、熟悉河北的历史,同时多深入基层,努力走进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河北的历史文化律动和人民的文化精神,努力让燕赵风骨化为自己的文化血脉,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大气磅礴的作品,以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河北土地,无愧于这块土地上的伟大人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