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7日 星期一

    文艺观潮

    贺岁档喜剧片谁来接棒?

    毛 锐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7日   14 版)

        “贺岁档”是华语电影独有的排片档期,业内普遍认为从11月20日左右开始一直到来年2月底,横跨圣诞、元旦、春节、元宵、情人节等多个节日,一向被视为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票房产出能力最高、消费能力最强的电影档期。但与往年大片云集、好片出彩的热闹相比,2013年贺岁档显得有些冷清,各种影片表现平庸,票房成绩甚至有些不甚乐观,这一现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贺岁档喜剧显疲态

     

        在全国电影总票房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以及全国银幕总数18195块,同比增长38.7%左右的大环境下,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12月里,总票房仅得21.4亿元,比2012年同期25.5亿元的收益猛降17%;同时,12月份票房低于2013年的2月和5月,在最近12年里首次未成为全年月冠军。以上种种数据的不增反降均暴露出已过去半程的2013年贺岁档的疲态和危机。尤其是上映之前被寄予厚望的几部喜剧片,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让人感到忧虑。

     

        其实岁末年初,又逢中西方大小节日纷至沓来,为贺岁档的影片平添了一种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也无怪乎观众进入影院的心理诉求都偏向于轻松热闹的喜剧题材电影,不需要太多的教化功能、思考意义等附加值附着其上,简简单单开心就好。2012年贺岁档电影市场的火爆即印证了这一点,从《泰囧》到《十二生肖》,再到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期间累计票房68亿元,同比增长70%。从大众的选择不难看出其对贺岁片“笑”果的期待,虽然《十二生肖》和《西游降魔篇》绝非严格意义上的喜剧片,《西游降魔篇》甚至因其中惊悚悬疑的黑暗因子,吓到了许多“不明真相”的观众,但成龙的功夫喜剧元素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仍然是电影吸引观众前去观影最大的笑点和噱头。

     

    老品牌难现辉煌

     

        反观2013年贺岁档,作为内地贺岁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位重量级电影人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个是成龙——1995年他的影片《红番区》引进内地上映,是内地首次以“贺岁片”之名进行宣传发行的影片,8000万元的票房惊艳了当时所有的内地电影人,2012年的《十二生肖》仍然备受追捧;另一个是冯小刚——1997年的《甲方乙方》上映,成为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的贺岁片,之后直到2001年,他每年一部,在内地贺岁片市场上独领风骚。此番冯小刚时隔三年回归喜剧的《私人订制》和成龙经典动作系列重启的《警察故事2013》,上映时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从市场前期反应也可看出,观众对两位电影人所树立的品牌的认可度和巨大热情,《私人订制》首周四天斩获3.3亿元人民币票房,《警察故事2013》内地票房首周五天取得2.75亿元人民币的成绩。可惜,伴随着观众的质疑和差评,两部电影均显出后劲不足,《私人订制》第二周票房更是比首周跌掉三分之一。

     

        如果说以动作喜剧见长的成龙在《警察故事2013》中弃武从文,灰头土脸地挨打、老泪纵横地救女儿,还有种“岁月长,衣裳薄”带来的悲凉之感。冯小刚在《私人订制》中模糊暧昧的立场以及俗套生硬的喜剧桥段,则让人倍感失望。从《甲方乙方》开始的冯氏喜剧,关注的多是普通人的情感和各阶层人遇到的新鲜问题,渗透着的是与观众“惺惺相惜”的温情,那是一种欢笑伴着感动的默契,而尖酸刻薄与调侃自嘲并存的语言风格更是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16年过去了,昔日电影圈中需要捧个剧本四处找钱的冯小刚,凭借着数部商业片的成功,早已翻身成为国内一线导演。一方面他和普通观众的情感诉求渐行渐远,一方面他又不敢轻易背离观众,毕竟是他们赋予了他今日的功成名就。于是《私人订制》中到处透着一股拧巴劲,总是在权贵阶层和普通观众中间游移:他痛斥腐败,又感叹“群众中间也有坏人”;“一腔俗血”中,他调侃世人对雅的追捧,借机是在发泄着自己心里始终难以释怀的《一九四二》带来的旧怨;他讽刺有钱人的空虚无聊,又可怜他们的挣钱不易。

     

        现如今,新媒体强势崛起,各种信息媒介的轰炸,让观众的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刁。去年的《泰囧》,全片105分钟,节奏紧凑有致,再加上几乎高度饱和的原创桥段,穿插以各种新鲜热辣的潮流敏感话题,方能一再挑起观众的笑神经。而《私人订制》里冯小刚以三个支离破碎的故事,再加一段莫名其妙的环保主义者的独白,组成的只能是一个让观众情感无法投射的尴尬语境。昔日辛辣独到的语言,显然也无法满足浸淫于网络文化多时的更时尚更年轻的观影群体的口味,让人不由得心生一种“廉颇老矣”的无可奈何之感。

     

    新影人仍需努力

     

        还记得2011年,第六代导演滕华涛和“80后”编剧鲍鲸鲸合作的小成本都市白领爱情喜剧《失恋33天》一鸣惊人,以3.4亿元的票房打破了多项纪录,也赢得了许多粉丝。即使有人批评本片为放到大银幕上的压缩版电视剧,也挡不住此片的观众缘,毕竟在国内电视剧是最接地气、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传媒形式。今年二人再度联袂合作,带来了贺岁轻喜剧《等风来》,原班人马打造,同样主打都市年轻白领女性牌,同时还吸纳了《泰囧》中公路喜剧、异域风光的元素,结果无论从票房还是观众口碑上均未能达到预期,难现《失恋33天》时的辉煌。与冯小刚的电影风格类似,滕华涛和鲍鲸鲸这对组合也是长于台词,短于影像化塑造。《失恋33天》因包含鲍鲸鲸本人的感情生活经历在其中,所以才显得真诚感人,台词也透着机灵搞笑;反观《等风来》,则像是一个宅女,网上看了几个直播帖,就开始畅想当今小资白领是如何苦大仇深地在这个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打拼立足的。剧情沦为了影片创作者为那些大段大段的心灵鸡汤似的台词配的画面,也许感动了自己,却难以打动银幕前的观众。

     

        从目前内地贺岁档的喜剧片阵营看,这就像场马拉松,冯氏喜剧是跑第一棒的,旷日持久,有些跑不动了,只不过是为着往日的荣誉,有点强弩之末的感觉;第二棒,本来属意于徐铮和黄渤这样的中坚力量,但他们俩的组合更像是比赛中的黑马,跑赢一场,转身就走,今年贺岁档干脆没露面;而第三棒滕华涛加上鲍鲸鲸,发力有了,可惜后劲不足,显然能力还不足以撑起下面的赛程。抛开那些翻拍经典或者改编文学作品的电影不谈,当下贺岁档喜剧片的现状,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目前国内电影产业的一个问题——原创好剧本的极度匮乏。去年《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的接连成功,正好说明了观众对这类讲述自己故事、反映自己情怀的影片的强烈需求。2013年,国产片票房127.67亿元,占总票房的58.65%,进口片总票房90.02亿元,占比41.35%,国产片终于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重新赢得市场主导权。但在我们想着用怎样的方式把观众拉回电影院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想到如何让他们更长久地留在座椅上。“娱乐至死”的时代,最传统的对情感的抚慰、对精神的慰藉、对生命意义的关照,仍然是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最富有活力的电影。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