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朗照山坳,大寒后的强冷空气逼走了连日的雾霾,浙江省德清县金车山下的中国麻风第一村内,天蓝,树绿,空气明净。
2014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第61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月22日,浙江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卫计委等部门的数十位领导专程到麻风村慰问,记者亦随同前往。
这已是记者第三次进麻风村了。
第一次到麻风村是入秋时节。德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文忠向记者推荐,金车山下有个麻风村,麻风村里有个年轻的医疗团队,他们蛰居山坳,与外界隔绝,安心为麻风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
如今的医疗卫生系统状况令人担忧,医药回扣,天价住院费,医生贩卖婴儿……白衣天使的圣洁因个别不良医生的行为被亵渎。麻风村医疗团队显然是一个正面典型。
于是就有了记者的第一次采访。
这个团队有12位70后、80后医务工作者,他们兢兢业业地守护着一方净土,用自己的真爱去温暖这些肉体与心灵均备受摧残的患者,用青春的热情点燃这些厌世者生的希望,他们身上洋溢着人性的光辉。12人中大部分都已在这里工作了十多个年头。他们远离城市的繁华,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舒适的环境,也没有大医院的优越感和成就感,有的只是坚守、奉献和关爱,10余年如一日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这群无助的弱者。
山坳人生,如此出彩!
省皮肤病防治所和省卫生厅领导对这个团队评价甚高,记者确信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群体性典型,于是这就有了第二次采访。
二进麻风村时已是金秋时节,我们与医务人员和麻风病休养员进行深入交流,夜宿麻风村更使我们感受了麻风村的环境和氛围,并对医疗团队进行跟踪采访。这次采访使记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一些细节使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麻风村医疗群体的感人事迹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多位中央领导对我们的稿子作了批示。稿子刊出后反响强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宣传部长葛慧君也作了批示。
三进麻风村时,宁静的山坳已是热闹非凡,医疗服务区前的院子里停满了车,喻永祥、潘美儿等热情地迎上来与记者交谈。刚值完夜班的王景权边吃早点边告诉记者,光明日报的报道刊出后,国内外麻风病专家纷纷与他联系,他在麻风反应上的一些研究成果也更受同行关注。他告诉记者,中国科协已聘他为麻风病学科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员。目前他已与世界300多个麻风病专家建立了联系。
朴讷寡言的“村长”喻永祥告诉记者,报道刊出后,闭塞的山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同行对麻风防治工作受到社会关注非常欣慰,有人称“麻风防治的春天来了”。
“小曲曲也来了。”王景权悄悄对记者说。
小曲曲是在麻风村长大的,记者前两次采访都没见到她,因为她在上学。这次她放寒假来看妈妈了。
身着红色羽绒服,脖子上系着粉红色花丝巾,下穿一条豹纹绒裤。小曲曲摸着脖子上的花丝巾悄声告诉记者:“这是王景权叔叔送我的礼物!因为我在期末考试中语文考了全班第一!”
这是麻风病人的下一代!一个沐浴着人道主义光辉的孩子!
“这次我们又为小曲曲捐了5000元!”王景权说。
慰问活动在麻风陈列室内举行,医务工作者、麻风休养员和前来慰问的领导欢聚一堂,气氛热烈。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称赞麻风村医疗团队医德好、医风正、医术高,他们“美在善良,美在奉献,美在坚守,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最美浙江人’”。
省卫计委主任杨敬、省皮防所所长严丽英、德清县委书记张晓强等领导在发言中都对麻风村医疗团队的先进事迹予以高度评价。护士长潘美儿代表全体医务人员表态:荣誉是新的起点,他们将继续坚守麻风村,坚守在麻风休养员身边,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带给每个休养员。
据悉,此次浙江各界共为麻风村捐出10余万元现金,还有大米、食用油、水果以及残疾人用具等。
慰问仪式结束后,葛慧君、杨敬等领导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走进一个个病房,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麻风休养员。
已在麻风村生活了60年的胡成贵从葛慧君手中接过慰问金和慰问品。见到记者,他说:“你们的报道我读了好多遍,读一次掉一次眼泪,你们说得好,这里的医生护士像家人,对我们太好了!”
22日早晨,气象预报气温零下3度,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麻风村里,休养员们却感到浓浓的暖意。“今天,是我们过年!”胡成贵说。(本报记者 叶辉 严红枫 本报特约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