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

    特别报道

    好样的,菲红十字会

    作者:付志刚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1日 08版)

        2013年11月8日菲律宾遭受台风“海燕”袭击后,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在重灾区塔克洛班承担搭建临时校舍的任务。由于救灾进度十分缓慢,灾区仍有一些尸体没有掩埋,垃圾遍地,蚊蝇肆虐,疾病多发,环境十分恶劣。

     

        1月15日,台风预警再次响起,此时救援队已经在暴雨和泥泞中工作了一个星期。他们又赶紧把工地上所有沙石料铺平,所有建材集中堆放固定,所有校舍屋顶安装固定,来不及安装屋顶的墙板又重新拆下,所有既定水泥浇注工程予以完成。这又是超负荷工作的一天。

     

        晚上7点钟,当大家集合总结全天工作时,队员番林却蹲在一旁,胸前血迹斑斑。番林负责救援队营地的后勤保障,工作繁杂,早起晚睡,很是辛苦。前两天他高烧40度,当地医院当感冒做了处理,体温逐渐降到正常。

     

        但在此时,番林却血流不止,堵住一个鼻孔后,血流又从另一个鼻孔中倒灌而出,脸色也越来越苍白,情况十分严重。救援队迅速用车把番林送到最近的医院。医生和护士一听说是给塔克洛班搭建临时校舍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队员,马上采取各种医疗措施,全力进行救治。

     

        16日凌晨1点,番林的流血终于完全止住了。血检报告也出来了,初步诊断为登革热三期,血小板只有20,还不到正常人最小血小板量的七分之一,止血和凝血机能极差,出血后无法凝血,需要住院治疗。但这家医院没有病床,于是救援队向菲律宾红十字会求助。2分钟后,菲红会救护车赶来,把番林送到条件较好的医院住院。

     

        已是16日凌晨2点钟,当务之急是找到符合番林血型的血小板浓缩液,在最短时间内输入番林体内,尽量避免再次发生出血。救援队心急如焚,当即联系菲红会。菲红会人员立即于凌晨3点到达莱特省血库,但由于台风造成血库资源缺乏,没有找到适合的血小板浓缩液。当时已是半夜,菲红会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在全国范围进行寻找。

     

        16日凌晨4点半,在首都马尼拉血库找到1个单位的血小板浓缩液。

     

        16日上午9点,在宿务市血库找到3个单位的血小板浓缩液。

     

        16日下午14点,菲红会人员乘坐飞机把4个单位的浓缩液送到救援队。

     

        17日凌晨3点,菲红会莱特分会人员驱车200多公里,从奥尔莫克市送来了2个单位的血小板浓缩液。

     

        17日凌晨4点30分,马尼拉血库的人员携带6个单位的血小板浓缩液,乘上了前往塔克洛班的飞机。

     

        一袋袋金黄色的浓缩液及时流入了番林的体内。番林得救了!此时,菲红会同仁们的眼睛已经熬得通红,救援队队员们的泪水夺眶而出。

     

        在抢救番林的过程中,菲红会主席戈登多次致电救援队及菲红会驻塔克洛班的代表,表示要抢救番林,不惜一切代价。戈登还指示,待番林情况稳定后,就近安排他去医疗条件最好的宿务医疗中心接受治疗。救援队在施工中认识的一些菲律宾工程师、教师、志愿者等,在听说抢救番林的消息后,纷纷给救援队打电话,有的还跑到营地,感谢救援队的帮助,问能为番林做些什么。中水电十三局的工人们也多次来到营地,主动要求给番林献血。这么多人的一片真情深深感动了救援队。

     

        目前,在菲律宾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番林的健康状况已经开始好转,体温保持着正常,血小板已经大幅上升,诸多血液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大家预祝番林早日康复,也感谢和祝福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

     

        (本报马尼拉1月20日电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付志刚) 

     

        视点

     

    对西方媒体瞎指责说不

     

        近日,在菲律宾重灾区塔克洛班,中国红十字会国际救援队队员番林在执行援建任务时不幸染疾,生命危在旦夕。菲律宾红十字会等菲社会各界和中国救援队一起,争分夺秒,全力抢救,挽回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成为中菲两国人民互帮互助的又一典型例证。

     

        菲律宾去年11月8日发生重大台风灾难后,中国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本国也遭受风灾的情况下,仍然力所能及地向菲提供了大量援助。中国政府派遣的中国红十字会国际救援队、政府医疗队以及海军“和平方舟”号医疗船深入灾区一线,克服万难,救死扶伤,为灾民带去了福音,传递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真诚关爱。

     

        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说三道四,指责中国援助少了,援助并非出自真心。不用说,评价中国援助,菲当地民众更有发言权。在抢救番林过程中,菲红十字会和灾区群众迸发出的真情和爱心,就是对中国援助的又一次充分肯定,也是对少数西方媒体不实指责的又一次有力驳斥。

     

        尽管中菲关系当前处于低潮,但挽救番林生命这件事表明,作为具有千年友好交往历史的邻国,保持友好在中菲两国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是两国人民共同的呼唤和期待,这是任何势力都改变不了的!(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付志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