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0日 星期一

    民歌民乐的薪火相传

    ——评贾堂霞经典山东民歌音乐会

    邸永君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0日   14 版)
    “缅怀恩师王音旋先生——贾堂霞经典山东民歌音乐会”现场。

        前不久,“缅怀恩师王音旋先生——贾堂霞经典山东民歌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唱响。正值著名音乐教育家、民族声乐歌唱家、山东民歌演唱家王音旋先生逝世满七之日,及门弟子贾堂霞以独唱音乐会形式,寄托缕缕追思。

        音乐会以王音旋于半个世纪前唱响的、带有浓郁山东韵味的经典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开场,将听众带回了那个火热的时代。整场音乐会以贾堂霞演唱的10余首经典山东民歌为主线,并有山东民乐表演艺术家的唢呐、笛子独奏助阵,另有与研究生、本科生、中学生、小学生等同台演唱,可谓匠心独具。其间亮点不断,充分展示出山东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听众带来了难得的艺术享受。

        笔者生长于冀中平原,与齐鲁大地山水相接,风俗酷似,所以对山东民歌民乐大多耳熟能详,且因自幼酷爱音乐尤其是民乐,所以当听到经贾堂霞重新演绎的《赶集》《绣花曲》《十七八多》《绣荷包》《大踏青》《赶牛山》《包楞调》等字正腔圆的山东民歌时,似乎时光倒流,旧景重现,一种怀旧情结油然而生。

        贾堂霞生于山东、长于山东,很早即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入了王音旋门下。由于王音旋的悉心指导,自身又勤奋好学,她很快便崭露头角,加之其对家乡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比常人更多的热爱与理解,所以演唱逐步形成了自身风格,在民歌歌坛占有了一席之地。王音旋晚年曾多次谈及,希望能对其半个世纪以来积累的山东民歌资料与演唱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并传承。她不顾年高体弱,亲任“贾堂霞经典山东民歌音乐会”的声乐指导,亲定曲目,逐一分析讲解,并要求弟子走向民间,采风求教。贾堂霞谨遵师命,利用寒暑假深入山东腹地,对圈定的经典曲目的背景、语言和风格特色等进行系统考察,认识理解深度明显提高。2013年暑假,贾堂霞完成了近30首经典山东民歌和多首以山东风格所创民歌的重新编曲。按原计划,将陆续举办系列经典山东民歌音乐会。然而,2013年8月21日却成为王音旋的最后一次授课。那一天,王老师认真审听了贾堂霞为演唱会准备的所有曲目,逐一提出了处理意见。不到两个月,王音旋与世长辞。

        艺术的魅力,首推真诚。作为艺术家,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回忆音乐会的情景,贾堂霞全身投入,透过每一首歌,可以真切感受到她是用心在唱,歌声中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对恩师的感激,对艺术的追求。台下观众静心聆听,如痴如醉,掌声不断。此次贾堂霞所唱的《苦菜花开高山上》是基于山东民风而形成的经典,唱词直白,节奏高亢,感情饱满,催人泪下。作为电影《苦菜花》的主题歌,当年的演唱者正是王音旋。透过那些带有时代遗痕的歌词,我们能体会到底层民众历尽劫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以及顽强坚韧、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50年后,贾堂霞再次唱响这首歌曲,不仅将演唱会推向高潮,也显示出民歌民乐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艺术要绵延不绝,发扬光大,不仅在于承继提高,更在于传道授业。给笔者留下印象最深的还属台上那位年仅11岁的山东女孩,她容止大方,嗓音甜美,乐感极佳,可以说是贾堂霞慧眼识才、鼎力传薪的真实例证;而贾堂霞与弟子演唱的《巧女绣花》《大辫子甩三甩》《对花》《唱秧歌》《沂蒙山小调》等,也展现了民歌民乐后继有人、光明在前的希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史学博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