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8日 星期六

    能否留方古宅守望乡愁?

    作者:刘先琴 万雪琪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8日 07版)
    安氏大院精美的砖雕 CFP
    安氏大院室内齐全的家具 CFP
    安氏大院保存尚好的老屋 CFP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安氏大院,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已被重点保护,如今因面临“合村并城”政策,成为被“限期拆除”的对象。是文物,但未被列为文保单位,所以安氏大院无法被纳入国家直接保护管理范围——

     

        近日,河南省原新郑市龙王乡庙后安村安氏大院面临拆迁的消息,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安氏大院,周边有上千年的安氏古墓园、300多岁的皂角大树相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已被重点保护,如今因面临“合村并城”政策,它成为被“限期拆除”的对象。目前,一些志愿者正在呼吁“原址保护或易地重建”,而郑州市文物局也“介入协调”。

     

    尴尬:南水北调绕道,合村并城要拆

     

        走进原新郑市龙王乡庙后安村,村口的三座高大门楼映入眼帘,宏伟壮观又不失工艺精美。惟妙惟肖的镂空麒麟、腾云驾雾的飞舞凤凰,还有代表吉祥的花饰、代表祝福的福寿字刻,都被完美地展现在门楼的砖雕中。除了砖雕,门楼上以花卉为主的木雕,更是保存完整,工艺精湛。

     

        配房二楼顶梁下方的拱木上,记载着“皇清光绪贰拾叁年岁宕丁酉桃月仲浣建造”,也就是于1897年3月下旬建造,距今已有116年。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向记者介绍:“这三座门楼确实是清代所建造,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但其后的民居大多为后期所建,与门楼的年代有所不同。”配房的房主安氏后人安翠峰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这片祖上传下来的古建筑,最早的门楼大概修建于清嘉庆年间,已经200多年了。”老宅院内一株株树冠庞大的皂角树,也证明着历史的悠久。新郑市绿化委员会2010年在此设置的古树名木铭牌显示,该树已有320年的树龄。

     

        几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规划实施,在经过庙后安村时,工作人员发现了这里的古宅,特意修改了已经画好的标线,绕道而行。然而,最近的一项“合村并城”工程,让古宅面对厄运:郑州航空港区银河办事处庙后安村合村并城指挥部的公告显示,安氏大院的征迁工作应于2014年1月15日前完成。

     

    疑问:是文物不是文保单位,老宅拆迁是否违规?

     

        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受到社会关注。对于在这里繁衍生息了200多年的安氏族人来说,征迁就是让他们离开他们的“根”。76岁的安保山感叹:“这些老房子、老树,还有我们的墓园,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太重大了,它们可是我们安家的根哪!”

     

        据河南绿色中原志愿者组织古民居项目负责人彭保红说,他们呼吁保护这些古建筑,是有法律依据的。在2011年公布的“三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安氏大院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说:“作为郑州市航空港区合村并城工作组来说,庙后安村的村庄收购已经完成,他们可以对村庄及村民进行迁置。但就这些古宅、古墓及古树来讲,虽说也属于文物,但由于它们目前未被列为文保单位的文物,所以无法被纳入国家直接保护管理范围。但是,只要是文物,我们将尽全力保护。”新郑市文物局也在网络问政平台上积极向网友解释,称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就已经对安氏古宅进行了登记,但最终未被批准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局只能建议保留。

     

        截至发稿,在郑州市文物局与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的积极协调下,庙后安村的古宅、古墓及古树暂时就地保护,但最终何去何从,郑州市文物局表示,他们没有决定权。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记得住乡愁’成为公开的会议表述,可如果老树、老房子都没了,乡愁去哪里寻呢?”彭保红的话耐人寻味。(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万雪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