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胡其峰)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中国农科院在未来将如何构建新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农业部副部长、该院院长李家洋院士日前提出,将用3~5年时间,创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科研体制,重点在学科建设、平台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和管理服务六方面创建和完善工作机制。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农科院2014年工作会议上,李家洋提出了上述目标。所谓“三位一体”的科研体制,就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瞄准新一轮世界农业科技革命,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坚持学科领域的动态优化,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在技术创新方面,紧扣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调整优化主要生态区和粮食主产区科研力量布局,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高产高效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在人才培养方面,围绕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加注重中青年人才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教育,优化创新型人才成长发展环境。
李家洋还提出,未来要构建六个新型工作机制:在学科建设方面,创建和完善学科布局机制,主要解决布局不合理和适应变化能力不强问题;在平台基地建设方面,创建和完善协同机制,主要解决系统性、协同性不足和管理落后问题;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创建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解决领军人才数量不足、后续乏力的问题;在成果转化方面,完善合作机制和创建推广体系,主要解决成果转化体系不健全、转化率不高问题;在国际合作方面,完善“走出去”机制,主要解决国际视野不够和国际资源利用不足问题;在管理服务方面,创建和完善服务机制,主要解决服务意识薄弱、效率不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