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脚步匆匆,辗转于各个新书发布的现场,争睹名家风采;也有人在新书展台前流连,慢品好书滋味。2014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不仅是一个有买有卖的集市,而且是一个以书为媒,展示新知识、新文化、新思想的大舞台。
名人、名家齐聚
当演员张铁林在宣纸上挥毫写下“润物无声”四个字时,原本围在四周的近百名读者,突然聚拢到他身边,竞相拍照。张铁林的新书《无所畏》在中华书局出版,书中既有他青春年少的记忆,也有成名后的点点滴滴。一家以出版古籍著称的出版社给明星出书,不少读者颇感惊讶,而在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看来,这恰恰说明这家百年老社的活力,“我们既能出版流传2000年的繁体版《史记》,也可以出《无所畏》这样的书。”
在本届订货会上,有多位知名作家推出新作,发布会现场虽没有明星参与的热闹,但凭借多年积累下的声名,也引得不少读者驻足。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是阿来的新作。阿来进行了多年的社会调查,查阅了大量史料,把民风强悍、有“铁疙瘩”之称的康巴部落瞻对的历史原原本本展现了出来。此外,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陈丹青的《草草集》、张大春的《大唐李白·少年游》等作品也纷纷亮相订货会。
值得一提的是,史铁生与陈放、刘树生、晓剑等6位作家于上世纪80年代联手创作的小说《男人·女人·残疾人》,时隔30年终于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据晓剑介绍,当年他们希望围绕一个故事,将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思考通过各自创造的文学人物展现出来,但作品因“调子低沉,没能表现出时代青年的光芒”而屡遭退稿,直至史铁生、陈放两位作者去世后才得以面世。
学术、普及并重
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展台,《商代史》《新中国经济学史纲(1949—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三种刚刚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图书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代表着学术出版社的追求。旁边,是皇皇800余万字的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博伽梵往世书》。这是继《摩诃婆罗多》之后,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的又一部印度文化经典,社长赵剑英希望这部书“能获得下一届出版政府奖”。
与赵剑英一样,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经理徐海的心目中也有一个“获奖”的候选者——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北京大学教授叶朗主编的8卷本《中国美学通史》。这部书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是我国第一部大型中国美学通史。
除了大部头的学术著作,通俗的理论读本也成为各出版社关注的一个重点。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的《小康之路》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重点外宣项目,丛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说,《小康之路》给外国读者一个清楚的回应: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建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小康社会将给国际社会带来福音。
作为中国社科出版社《理解中国》丛书的第一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撰写的《破解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揭开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整体提高的谜底。这套丛书也计划作为“走出去”重点项目推向国外,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本报记者 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