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哈尔滨1月9日电(记者孙明泉 特约记者张士英)9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及其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感染性因子(Vif)的结构,破解了困扰这一领域科学家们30余年的谜团,为理性设计靶向该复合物的全新艾滋病药物提供了结构基础,对人类最终攻克艾滋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黄志伟教授介绍,艾滋病病毒一共有九个基因,其中病毒感染性因子(Vif)对于艾滋病病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Vif通过“劫持”人免疫细胞内蛋白降解系统来降解人免疫细胞内的病毒限制性因子APOBEC3家族成员,从而逃避免疫细胞对艾滋病病毒的识别和防御。没有它,艾滋病病毒就不能在人体的免疫细胞里复制。30年来,人们对Vif自身或者其功能性复合物的原子水平的结构解析一直未有进展。
黄志伟教授及其科研团队解析了Vif如何“劫持”人CBF-β以及CUL5 E3 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对人类最终攻克艾滋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也标志着我国在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走在世界最前沿。目前,该项研究成果《艾滋病病毒Vif“劫持”人CBF-β和CUL5 E3 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已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Nature》)在线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