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创新驱动发展典型②

    创新亮出新“曙光”

    陈晨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10日   10 版)

        非典疫苗的成功研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卷轴”写意中国,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正是有了曙光高性能计算机提供的服务,才有了众多行业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以高性能计算机起家的曙光已连续五次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名。权威调研机构IDC公布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曙光是国内唯一一家跻身世界前十强的高性能计算机企业,出货量排名升至全球第六,亚洲第一。

     

        如今的曙光,正在全面布局云计算产业,从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是创新成就了现在的曙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曙光公司总裁历军不无感慨,也正是因为创新,才能看见更亮的“曙光”。

     

    技术和产品: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20多年前,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和中科院计算所其他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曙光一号诞生了。这是中国第一台对称式多处理结构(SMP)的高性能计算机,它诞生三天后,由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组成的“巴黎统筹会”就宣布解除10亿次计算机对中国的禁运。

     

        “当时,我们面临着技术上的选择,到底是做被列入‘863’计划内的‘智能五代机’还是没有被列入计划的‘通用计算机’,我们研究了很久。”李国杰最终选择了后者。“计算机产业当时形成了一系列国际工业标准,脱离工业标准与计算机主流技术的所谓智能计算机不可能有好前途。”现在回头来看,“第五代智能机”始终没有实现规模化发展,而曙光一号正因为作了正确的技术选择,才实现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发展的梦想。

     

        2000年前后,互联网快速兴起。“那时候我们觉得,更大规模的网络交互需求和信息数据将呈爆发式出现。”历军告诉记者,他们当时就开始着手布局网格计算技术。

     

        没有准备,何谈机会?正是因为早早抓住了网格计算技术,当云计算概念刚刚来到中国市场时,曙光快速抓住了这个机遇,将网格计算技术直接平移到云计算、大数据市场。

     

        技术路线决定了产品研发,曙光一号问世开启中国高性能计算机自主研发之路,曙光1000A首次实现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商品化,曙光星云实测速度位列世界第二,计算速度增长了400多万倍……曙光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为中国高端计算机依靠进口的局面画上了休止符,让中国跃入超级计算机世界强国之列。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层出不穷的产品形态,曙光始终有自己的标准。“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看准市场发展的规律,敢于放弃,敢于选择与突破。”当初,李国杰院士给曙光团队定下的标准,20多年过去了,也未曾改变。

     

    机制和管理:我们有自己的基因

     

        曙光公司与大多数企业的成立方式有所不同,“我们是先有产品,后有公司。”历军说。1996年,曙光一号折价2000元万人民币知识产权,吸引资金成立了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便奠定了其“技工贸”路线,也就是先有技术创新,再组建公司和团队,最后进行经营与销售。

     

        曙光的成功和机制创新不无关系。很多科研单位创办的公司,往往死于脚踏科研和公司的两只船上。“曙光一号当时主要依托中科院计算所,但决定成立公司后,就要把科研和公司分清楚。”回想起当初的决定,李国杰依然神情坚决。“当年曙光公司创办要选址,我要求他们一定要找距离计算所远点的,让公司能独立发展。”

     

        虽然保持距离,但曙光和中科院计算所以及研究单位的合作始终没有断,这也成为曙光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的优势。曙光总裁历军,高级副总裁聂华都是从计算所走出来的,而计算所的很多学生,如今也都在曙光研发部门承担最核心的工作,甚至现任计算所所长孙凝晖的很多学生,也都在曙光公司。

     

        “我和孙凝晖关系很铁,曙光和计算所就像两兄弟,不过是明算账的兄弟。”历军笑言,“我们去计算所买几千块钱的芯片,也是要走明确的账目的。”

     

        机制和管理上的创新和坚守,从根本上保证了曙光的发展。“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有科研院所帮我们看未来十年的发展动向,公司把握现在的市场行情,所以曙光才能发展好。它探索出了一条可证明可复制的中国模式: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怎么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李国杰告诉记者。

     

    应用和发展:我们要做“转基因”工作

     

        申请老年证不用带上证件跑到办事大厅,网格管理员接到系统自动的年龄提示就会主动跟进;中小微企业贷款不用担心担保问题,只要提出网上申请,就有政府进行后台审核并成为担保人;制造装备企业能够在“工业云”平台寻找更多的科研、制造和市场合作机会……在曙光的包头云计算中心,记者看到了云计算方方面面的服务带来的点点滴滴的便利。

     

        “我们在包头的云计算中心,从建设到开通运营,只有短短5个月时间。现在云计算搞噱头的很多,但曙光主要考虑的是应用。”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关宏明说。

     

        “通过曙光的云平台建设,我们建立了档案云、工业云平台;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试点社会创新管理,每400户设为一个网格,实现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整合政府网站资源,建立政务云平台;接下来还要做平安城市的建设、国土规划、稀土资源的信息整理等工作,最终我们要基于曙光的云平台,把包头打造成一个智慧城市。”包头市经信委主任郭甫欣表示。

     

        如同曙光的高性能计算机带动众多行业发展一样,曙光在全国布局的云计算平台又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软件、网络等行业的发展,并为政府、企业和民众提供便捷智能的服务。

     

        发展基于对未来的眼光和准备。“我们要把握好我们的基因,继续做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但是也要做‘转基因’的工作,向内容服务商转型。”谈到曙光未来的发展战略,李国杰满怀信心。(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