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09日 星期四

    新玉树和它的援建者

    刘鹏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09日   07 版)

        2010年4月14日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立即开始救援,紧接着,灾后对口援建机制迅速建立。由北京市、辽宁省和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中国铁建4家央企承担重灾区主要援建任务,青海省西宁、海东、海西、海南4个地区和11家企业援建玉树其他灾区。

     

        三年多过去了,所有援建的项目全部完工。站在玉树结古镇的山上望去,玉树州博物馆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康巴艺术中心造型别致,玉树州人民医院现代气息浓郁……

     

    夫妻援建

     

        康明是中国电建玉树重建现场指挥部第一工区总工程师,妻子张玉娟是第一工区经营管理办公室主任。两人都是中国电建集团中国水电四局有限公司的职工。2010年玉树地震后,公司紧急调康明参加援建工作。半个月后,妻子张玉娟也主动请缨来到了玉树工地,夫妇二人从2010年7月起,共同坚守在玉树援建现场,一干就是三年多。

     

        到玉树后,夫妻两人各有分工:康明从事工程技术、质量验收等管理工作,张玉娟主要从事工区经营管理工作。生活一下子被压缩、简化成了最简单的底色:办公室里放张床就成了一个家。除了吃饭、睡觉,两人的时间几乎全部贡献给了工作。

     

        2012年初,正在甘肃老家冬休的康明被紧急叫到玉树,要在规定的22天里完成玉树县第二民族中学的锅炉基础施工工作。那22天里,室外温度最低达到了零下25摄氏度,康明与十几名工友吃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他们每天工作到凌晨2点左右,有时甚至到早上6点。但不管多晚,到了早上8点,大家又得爬起来干活儿,因为上午比较暖和,有利于施工。“一天干下来,都站不住了,靠在桌子上立马就能睡着。”康明这样回忆。

     

        现在,康明、张玉娟夫妇完成了任务,可以回家陪陪父母,14岁的女儿也终于可以有父母陪着开家长会了。

     

    工地上的集体婚礼

     

        援建工地好似战场,但这里也有美丽的爱情。三年多过去了,随着援建项目的建成,青年援建者的爱情之果也成熟了。

     

        2013年7月7日上午,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中国建筑玉树灾后重建前线指挥部内,婚纱飘飘,红烛烁烁,一场高原上从未有过的集体婚礼正在这里举行。参加玉树重建工作的7名中国建筑职工在新玉树——这座他们亲手建造的城市中,迎娶他们的新娘。

     

        朱文峰是从青岛来玉树参加援建的80后青年。他与未婚妻王娇长时间不能相见,只能通过网络联系。王娇特别喜欢听朱文峰讲述他在玉树看到的民风民俗和在玉树八一孤儿学校支教的见闻,看见朱文峰拍摄的玉树美景惊叹不已,希望有朝一日能身临其境,感受大美青海。7月7日,他们如愿成婚。

     

        长春女孩卢珊,和老公张震同岁,两人是吉林建筑工程大学的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张震到了中国建筑青岛公司,而卢珊留在长春工作。玉树重建开始后,卢珊毅然辞职来到玉树,与未婚夫张震共同参加玉树重建工作。在婚礼上,张震的一句“有了我,就会有一切”,不仅表达了对卢珊的爱,更显示了一种责任。

     

        这7对新人,他们的故事都与玉树重建有关。在新娘们雪白婚纱的身后,是他们建成的一座座新校园,一排排新家园,一条条新道路……

     

    全国人民留给玉树的丰碑

     

        央企在玉树援建中,大量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尤其在各种建筑的设计上,动用了许多国内一流的专家。由中建八局青岛分公司援建的康巴艺术中心,就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崔恺领衔承担建筑设计的。从远处望去,康巴艺术中心的外形似乎有着悉尼歌剧院的样子,但仔细看,它又像一只雄鹰,也像长袖飘飘的康巴汉子。建筑包括剧场、图书馆、文化宫等功能区,体现着藏族文化的精髓。

     

        中建八局青岛分公司项目部经理王永翔说:“藏区的所有建筑形式,在康巴艺术中心都能找到影子。”

     

        王永翔说,康巴艺术中心剧场的高科技含量全国领先,几乎可以与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相媲美。隐藏在舞台下方深达11米的预留活动舞台,可以根据演艺要求全方位任意自由活动。

     

        三年多来,玉树的援建者克服高原高寒缺氧等重重困难,在援建中推行“科学重建、优质重建、高速重建、爱心重建、绿色重建、和谐重建”,受到了中央和青海省各级领导及当地藏族群众的一致好评。中建八局青岛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玉树援建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范明苔自豪地说:“如今,由我们援建的48个项目已经全部完工,综合评定个个都是精品。”

     

        援建基本结束,但援建者留给玉树人民的情谊常在,援建者留下的建筑,就是全国人民留给玉树的丰碑。(本报记者 刘 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