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09日 星期四

    惊心动魄十三小时

    ——“雪龙”突围纪实

    袁于飞 赵宁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09日   06 版)

        北京时间1月7日17时50分,“雪龙”号船的驾驶室内,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过13个小时的艰苦努力,“雪龙”号船终于突出南极密集海冰的重围,驶向清水区,以9节的航速轻松地航行在海面。

        1月8日,“雪龙”号船在南极海域继续航行,南大洋走航观测工作全面恢复。

        7日凌晨,盼望已久的西风终于和预报的一样“如约而至”。“雪龙”号船所在海域风向由东南风变为偏西风,风力3~4级,边缘冰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

        5时左右,“雪龙”号船开始尝试破冰。在被冰包围的狭窄空间,“雪龙”号船缓缓地倒车、加速、前进、破冰、转向,小心翼翼地循环往复。经过几个小时的机动操作,“雪龙”号船所在的水道再次被拓宽了。

        船长王建忠说,“雪龙”号船曾尝试向东突破,但受两侧巨大浮冰影响,转向失败。虽然“雪龙”号船保持破冰状态,但浮冰的密度、厚度远远超过“雪龙”号船的破冰能力,前进非常困难。

        上午,天空能见度很差,仅有500米左右。即便如此,许多队员还是不停地向远处眺望,观察着四周的冰情。

        受天气影响,洋流发生了变化。“雪龙”号船随之开始移动,移动距离大约有一海里。“雪龙”号船前方的冰山与周围的大块浮冰也随船一起移动,整体来看,“雪龙”号船与冰山及浮冰的位置变化不大。

        “雪龙”号船周围冰情依然非常密集复杂,突围十分艰难。但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刘顺林认为,船随着洋流移动,“这至少是一个好的信号”。

        下午,一些队员聚集在驾驶台旁,等待着“雪龙”突围成功。

        “雪龙”号船所在位置能见度再次降低,仅三四百米,距“雪龙”号船500米左右的冰山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为确保船舶安全,“雪龙”号船小心翼翼地进行转向。

        17时20分,一条有助于“雪龙”冲出海冰重围的“生命水道”出现了——“雪龙”号船船头东南方向出现了一道冰隙,目测大约10米宽。驾驶员说,东南方向正是“雪龙”号船进行突围的有利方向。随后,“雪龙”号船迅速调整方向,朝冰隙一点一点地驶去。

        10米,15米,20米……冰隙越来越宽。30分钟后,“雪龙”号船前方豁然开朗,只见几块零星的浮冰漂在清澈的海面上。

        “冲出来了!”已经一天一夜没有休息的船长王建忠一声大喊。

        现场瞬间被引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场的考察队员们互相拥抱,欢呼雀跃。

        在确保“雪龙”号船脱困之后,刘顺林立即将这一好消息向国家海洋局作了汇报。汇报结束后,刘顺林返回驾驶台前,此时驾驶台已经聚满了喜悦的队员,很多人的眼中都闪动着点点光芒:“这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大家都是光荣集体的一员,谢谢大家!”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本报记者 袁于飞 本报通讯员 赵 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