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05日 星期日

    锐意空间

    当代设计伸展未来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05日   11 版)
    每个人都自以为是 史蒂芬·施德明
    五角大楼榻、蜡烛 李鼐含
    镰刀版婴儿车 史金淞
    夜晚的移动之城 马岩松
    桥 蒋琼耳
    贫民窟的箱子 刘毅

        “美学来源于城市生活,后者是前者的土壤。”身为总策展人的杭间借用德国美学家海因茨·佩茨沃德的话阐释“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的主题——“美学城市”。他说,希望从美学角度切入,通过设计,批判性地看待城市。

        “逆光之城”“手工之城”“界面之城”“夜晚之城”“移动之城”“电影之城”,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下5层、1.2万平方米的展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547件优秀设计展品,以艺术和学术之名汇聚一堂,以各自的姿态表达时间、技术、工艺、生活与城市的关系。在这里,设计是作为“物”的中介物来切入的,通过“物”的体系,考察城市的面貌和品格,也为未来城市的设计提供思考的路向。

        比如,观众在一楼展厅第一眼看到的,是由英国艺术设计家麦特·霍普(Matt Hope)创作的总称为《Tower》的系列作品。与大多数设计家总不忘为其作品披上时尚、美观“外衣”的思路不同,他使用的是8件看似废旧的电子、机械装置,演绎风力、阳光、声波等能源有机转换的美妙“协奏曲”,艺术化地传递物尽其用的环保理念。再如,分布在2楼各展厅中的逆光、移动、夜晚“诸城”作品,分别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理出了当代都市生活须臾难离的路流、车流、灯光流、信息流,乃至废旧物资流,会让观者瞬间重感这“流”那“流”给城市人带来的愉快与痛楚、解放与束缚。

        设计为了城市,设计观照城市。法国设计家吕迪·鲍尔展出的梅茨市导视系统,向正同处“水泥森林”般都市的中国观众,展现了精心营造的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友好“界面”。加拿大人尼古拉斯·汉纳则改造了一辆中国式的三轮车,为其设计了复杂的程序。当艺术家骑着这辆车在大街小巷穿行,就会在地面上留下一行行标语。这个独特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人喜欢在地上用水写书法的做法。

        始创于2000年的上海艺术设计展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展览将持续到2014年3月30日,是该展有史以来展期最长、展览面积最大的一届。展场所在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前身是南市发电厂,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件重要的城市工业遗存的再生设计作品。

        本届展览的策展人之一、艺术设计家丁乙说,展览将“城市”凝结为个案化和特定时空下生存的样本,以具有地域和时代针对性的概念单元,展开有关城市、设计及时代审美特性的思考。城市升级,来源于我们对自身知识结构和文化的重新思考。多层次多维度地探究城市与设计共生共享的能量,是当代设计师面临的挑战与职责。(颜维琦 撰文\供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