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05日 星期日

    坚决反对安倍参拜

    法媒抨击安倍参拜

    梁晓华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05日   08 版)

        安倍不顾亚洲邻国和世界人民的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不仅激怒了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中、韩等国,使东亚局势更加紧张,也遭到法国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谴责,法国媒体近日刊登大量文章并链接近几年有关日本右翼威胁亚洲和平与安全的相关报道,许多网民也发表评论,呼吁以和平与合作迎接新年来临。

        《新观察家》杂志网站日前发表的署名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想象一下,假如默克尔祭拜纳粹战犯,奥朗德禁止她来巴黎访问会怎样?目前,两个亚洲大国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就是现在这样。”“日本首相安倍上周参拜了东京的靖国神社,那里供奉着包括二战战犯在内的死者亡灵,激起北京的愤怒。另一名日本政府的要员1月1日再次前往参拜。”

        文章的作者皮埃尔·哈斯基是《新观察家》杂志的记者和评论员,他指出,“众所周知,从1894年第一次中日战争起,中日之间一直存在历史争议,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占领中国期间令人发指的大规模屠杀和生物化学武器试验,乃至日本军队里的‘慰安妇’问题等。中日两国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没能像法国和德国那样对过去进行难以模仿的回顾与历史性的和解。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很难想象会出现密特朗和科尔在凡尔登手拉着手,或者是最近奥朗德和德国总统高克与纳粹屠城的一位幸存者共同悼念的场景。在中国南京为纪念日本军队侵略中国过程中最大规模屠杀死者的大屠杀纪念馆(根据中国统计,那里被日军屠杀近30万人),的确有日本和平人士前来挽救日本人的面子,但他们却在日本社会被边缘化,也不代表日本政府。”“对于亚洲其他希望平衡中国飞速发展影响的国家来说,日本并非一个理想的盟友,因为这些国家也曾经遭受日本侵略,对参拜靖国神社的反感并不亚于北京,尤其是韩国。”

        作者注意到,日本右翼政权的倒行逆施不仅引发了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也让日本的“保护者和教父”陷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日本试图修改战后制定的限制其军力仅用于防卫的和平宪法的举动,美国必须明确表态。日本的军费开支尽管紧缩却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假如日本修改宪法,将大大加速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使东亚局势更加令人担忧。不过文章作者并不认为中日之间必然会发生战争。文章结尾写道:“作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中日都清楚,冲突只能毁掉几十年的努力,并且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这一‘理智’的思考可以抗衡最坏情况的出现。”有网民对该文评论发言也称,“祈盼2014年能给我们带来和平”。

        另一位前不久在法国Rue 89网站发表文章的作者也指出,“对日本人民容忍和放纵其领导人拒绝向二战期间遭受日本军队蹂躏的性奴幸存者道歉,我此前已经撰文表示惋惜和愤慨。此后日本领导人换届,却更加执迷不悟。2013年,没有人会想象德国人会将一个公开支持重写历史、不断否认纳粹暴行的总理选上台;2013年,假如刚当选后的总理敢于声称,当年的犹太人是自愿前往集中营,或者只是以‘进入’来描述1939年德国对波兰的入侵,没有人会想象德国人会保持沉默;2013年,没有人会想象德国总理敢于祭拜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亡天使’约瑟夫·门格勒的亡灵为自己炫耀。可惜这就是在日本发生的一切。”

        文章指出,安倍晋三想埋葬民主的日本。当今日本的政治体制依然被当年怂恿天皇发动战争的名门望族掌控,没有一位日本首相不是靠承诺包括参拜靖国神社在内的“良好表现”才能上台或保住位置。“这次激起各国众怒的这位首相名叫安倍晋三,他是个梦想毁灭民主日本和让军国主义重生的法西斯分子。”

        “假如是在法国,像安倍这样否认历史和修改宪法,必定要被送交司法审判。然而在日本,从发动战争起掌控实权的腐败政党一直阻止相关司法体系的建立。只有一位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二战结束50周年时,怯生生地为战争中日本所犯暴行做出一个稍微像样的道歉。而安倍则明确表示,在2015年二战结束70周年时还会参拜靖国神社。他还要修改教育基本法,让学校给日本孩子灌输‘爱国’概念,换句话说,就是推动对年轻一代的民族主义理念教育。安倍晋三还要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9条。毋庸置疑,这条紧箍咒般的宪法条文让日本纳粹恨之入骨。”

        (本报巴黎1月4日电 本报驻巴黎记者 梁晓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