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好人”引领仁爱
●“生死约定”演绎孝善
●“宜昌好人”共建文明
2013年12月27日,对3000名宜昌环卫工人来说,是个温暖的日子:遍布宜昌城区的110家北山超市便利店同时挂出“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匾牌,24小时免费向环卫工人提供避雨避雪场所,并供应热水热饭。
在寒冷的冬天,爱温暖着宜昌。
一辈子,一件事
一个名字感动着宜昌城——1985年至1995年,“谢臣”隐姓埋名扶危济困,捐款超过15万元。
谁是“谢臣”?宜昌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寻找‘谢臣’”行动。历经近两年的艰难寻找,“谢臣”之谜在1997年解开了:他就是“夷陵好人”李广佳。
1964年,18岁的李广佳参军,来到“爱民模范”谢臣生前所在部队。当时开展的学雷锋、学谢臣、学欧阳海活动,给李广佳上了一生受益的一课,“看人民高于自己、爱人民胜过自己、学人民改造自己、为人民舍得自己”成为他心中永远的座右铭。
2003年,李广佳、徐耀军等10名宜昌籍全国劳模发起成立全国第一个学雷锋协会。现在,宜昌市学雷锋协会已发展会员单位155个、会员13万人。
2007年,李广佳退休后,利用荒山土地和废弃楼房,办起了“南泥湾”残疾人救助生活园,58名残疾人有了一个温馨的“家”。截至目前,他累计帮扶各类残疾人3986人次,帮助319名辍学儿童、残疾人子女重新入学,帮助100多户贫困残疾家庭脱贫……
近50年时间里,李广佳总是将自己每月工资的70%和家庭收入的大部分拿出来帮助困难群体。“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帮助别人,乐意啊!”他说。
一句话,一世情
在付妈妈家里,秭归县电力公司职工李元成回忆起一段往事……上世纪70年代,李元成和老乡付先根一同入伍。1978年底,李元成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离别之时和付先根约定:“如果一方牺牲,活着的就代为照看父母”。1979年3月,付先根壮烈牺牲,李元成写信安慰老人:“我就是您的儿子!先根没有来得及尽的责任和义务,今后由我来完成。”
1980年初,李元成复员回乡,第一件事就是承担起照顾二老的责任。去年,付老汉因病过世,李元成支付了住院费,以“儿子”的孝道料理后事。付妈妈说:“元成比亲生儿子还亲。”
去年12月16日,家住猇亭区桐岭新村的小女孩李雨涵被诊断患上了嗜血细胞综合征,60万元的医疗费用难倒了一家人。宜昌市慈善总会会长李泉当即启动给小雨涵最高额度6万元的大病救助,并通过媒体吁请社会救助。小雨涵的病情牵动着宜昌市民的心,一个星期内捐款就达18万元。捧着善款,小雨涵的爷爷李维喜声泪俱下地对李泉说:“你们是百姓心中的‘活菩萨’啊!”
近几年,宜昌募集款物4.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0万人。宜昌市慈善总会创建了“大病关爱”“微笑列车”等10个慈善品牌,创建的5家慈善医院3年为2万多名特困百姓减免医药费900多万元。春节将至,宜昌市慈善总会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了“情暖万家”公益活动。
一群人,一座城
2003年,被誉为“阳光天使”的肢残青年孙万清创办了宜昌第一个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窗汐热线”“窗汐网站”和“窗汐工作室”。随后,城区40个社区建立了思想道德建设服务体系——“孙万清平台”,40名心理咨询师每天晚上开展网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接受来自宜昌乃至全国各地未成年人的心理咨询。
“孙万清平台”是宜昌构筑思想道德高地的一扇窗口。无数“宜昌好人”,引领着城市风尚——
74岁的黎开仕独自过着捡拾破烂的生活。15年来,他化名“薛光甲”(谐音“学广佳”),先后资助300多人次;7年来每月给鄂州市华荣区的残疾人汪情琴汇款。黎开仕说:“很高兴能像李广佳一样,给有困难的人一点点帮助。”
为了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给江苏一名白血病患者,宜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黄丽丹毅然给6个月大的儿子断奶。
2013年,在河南洛阳参加赏石展的宜昌小伙张忠华,为从洛河中救起少女,造成自己脊椎压缩性骨折。
民营企业家张宗淮4年捐资900多万元,为家乡夷陵区唐家坝村修筑河堤3.6公里,保护农田220多亩,被誉为“夷陵大禹”。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构筑起仁爱宜昌。“宜昌好人”演绎的百姓故事,是文明之城宜昌盛满仁爱的最好诠释。(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易石轩 蔡钧庭 丁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