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04日 星期六

    光明专论

    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04日   01 版)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发展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1945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对此形成了一致的认识。1979年3月,李维汉同志重申“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1985年2月,习仲勋同志再次强调“统一战线包括民族、宗教,是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理论界学术界3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了关于统一战线的科学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推进建设统一战线学。

     

    一、为什么要建设统一战线学

     

        统一战线学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重要法宝的系统化知识,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系统科学。

     

        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近代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围绕主要矛盾和各阶段的任务,我国工人阶级可以争取最广大的同盟军,把一切爱国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规模宏大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根据各个阶段的革命性质、目标和各个阶级、各种人们对革命的态度,先后建立了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争取尽可能多的同盟军,最大限度地壮大革命力量,最大限度地削弱和孤立敌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达到了包括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和其他爱国人士在内的空前广大的规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反对国内外敌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建立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仲勋同志所说,统一战线理论“是一座大可攀登的科学高峰”。建立统一战线学,是关系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关系统一战线工作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统一战线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治理科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我们党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到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在这个过程中,统一战线都是重要的法宝。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把各方面的人心都凝聚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都汇聚起来,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必须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这些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统一战线学重点研究这五大关系,科学地回答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变迁迅速的超大型发展中国家,如何既促进全体人民的一致性,又尊重和保持不同政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方面人们的多样性;如何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又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如何既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又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既形成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政治上的团结合作,又互相尊重各自的信仰,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如何既维护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又照顾新的社会阶层的合理利益,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如何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和平统一,又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用统一战线正确把握和处理这些重大关系,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最广泛最有效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统一战线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科学。

     

        统一战线汇聚了党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反映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诉求、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民主监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学着眼于如何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中党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作用;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如何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发挥党外各方面代表人士的作用,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质量和水平。统一战线学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维护国体,完善政体,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的重要理论武器。

     

        统一战线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统一战线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科学理论为支点,吸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智慧,广泛借鉴并运用当代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可用的成果,综合研究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错综复杂现象,以独具特色的视角分析解决中国的问题。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和政府要正确处理各阶层关系就要正确认识这种变化。统一战线学把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看作一个新的类别,称为“新的社会阶层”,他们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进而研究如何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再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交织,问题错综复杂。统一战线学以民族学和宗教学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从政治联盟的角度,着眼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着眼于协调政府同宗教界的关系,探索如何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各民族人民群众,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统一战线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的生长点。

     

    二、建设什么样的统一战线学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都要揭示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统一战线学作为一门科学,当然要揭示统一战线这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广义上说,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学就是研究政治联盟这种特殊政治关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从狭义上说,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在当代中国,统一战线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各民族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概言之,统一战线学是关于统一战线的科学知识体系,是研究统一战线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套由概念、范畴、命题、规律组成的逻辑体系,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统一战线学也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和研究领域。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学有四个基本概念,两对基本范畴,两个基本规律,五个重点研究领域。

     

        领导者,同盟者,共同利益,政治联盟,是统一战线学的四个基本概念。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集团基于共同利益结成的政治联盟。组成政治联盟的不同社会集团通常分为领导者和同盟者。领导者通常是作为先进阶级代表的政党,是统一战线的政治核心。围绕在领导者周围的其他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则是同盟者,是统一战线的成员。统一战线学的逻辑起点是共同利益,终点是政治联盟,基本关系是领导者与同盟者的关系,核心问题是领导权。

     

        同与异是统一战线学的第一对基本范畴。不同社会集团结成政治联盟的前提条件是共同利益,这是同,是一致性。没有同就谈不上联盟。但结成政治联盟的政治集团本身又是不同的,各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这是异,是多样性。没有异就没有必要组成联盟。当代中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同与异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在的固有的基本矛盾。只有求同,才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增进政治共识,加强一致性,建立统一战线;只有存异,才能在相互包容、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多样性,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这是统一战线学的第一个基本规律,可以简称为“同异律”。

     

        合与分是第二对基本范畴。不同的政治集团联合在一起是合,即联合。联合以共同利益为条件。一旦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共同利益不存在了,联盟就面临破裂,这是分,即分裂。要维护联盟,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就需要统一战线的领导者正确处理联盟内部的关系,基本原则是“又联合又斗争”。这里所说的“斗争”,不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而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教育引导,纠正错误,增进共识,形成新的团结。毛泽东同志指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个以斗争求联合、以批评求团结的法则,是统一战线学的第二个基本规律,简称“合分律”。

     

        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学有五个重点研究领域,即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每个研究领域又有一套特殊的概念和命题,比如,政党关系研究领域就有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概念,有“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等重要命题。

     

        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贯穿于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是对其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揭示。五个研究领域是对统一战线纷繁复杂现象的分类把握,是实际工作在思维中的再现。特殊概念和命题是对实际工作中的对象、原则和方针政策的理论抽象和概括。由这些概念、范畴、命题、规律组成的逻辑体系,与五个重点研究领域一起,构成当代中国统一战线学的基本框架。

     

        综上所述,我们要建设的统一战线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当然,这并不等于拘泥于中国的经验,更不等于拒绝人类共同文明的成果。统一战线学作为一门科学,对古今中外凡是有益的思想资源都要吸收,都要借鉴。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特殊经验出发,从当代中国的特殊问题出发,努力做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特殊经验与普遍意义相统一,中国本土学术与人类文明成果相统一,揭示统一战线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