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04日 星期六

    说 事

    南沟门的“大口落子”演出队

    刘金劼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04日   09 版)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最南端,有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南沟门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村里老百姓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但是除了春播秋收、洒扫庭除,村民们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演唱“大口落子”。

        大口落子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发源于唐山、乐亭一带,其高亢、激越、泼辣、粗犷,并带有悲怆色彩的演唱风格颇受当地百姓喜欢。解放初期,大口落子传至南沟门村,并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果实就是村里有一支四五十人的业余演出队。

        “我们唱的都是师傅口口相传的,没谱没词,但好学好唱,大伙田间地头都爱唱两嗓子。”七十多岁的奕顺清老人,既是演出队的组织者,也是大口落子第三代传承人,“老祖宗留下了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不能把它唱没了,再难我们都要传下去,唱给自己听,更是唱给子孙后代听。”

        从剧目选排到曲调唱腔,从梳妆打扮到服装道具,演出队毫不含糊。不会画脸谱,就按着网上的照片画;没有正规化妆品,就用最廉价的油彩。困难虽多,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演出的积极性。每年正月初三当地的庙会,就是南沟门村大口落子演出的日子。“别看我们是业余的,一点也不比专业的差,因为我们的心气儿高。”演员、村民奕素珍自豪地说,“十里八村的百姓都来看我们演出,也有成百上千的观众呢!”

        演出队有一件百年白蟒袍。白绸蓝花、金丝银线,凝聚着村民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也见证了他们对大口落子坚持不懈的传承。正如奕顺清所说,他们唱的不光是曲儿,更是一种文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