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一届“战略思维论坛”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战略思维与改革战略”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央党校战略哲学学科带头人段培君教授做了主旨发言。他说,战略与哲学具有深刻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中央党校设立战略哲学学科的基础。2012年,中央党校设立了第一家战略哲学学科,并招收了第一届博士生。这是2000年以来中央党校将战略思维纳入基本教学要求,并经过十多年发展的结果。当前许多问题都需要提升到战略哲学的层面来研究。例如,国家的愿景包含了价值理想,对它的正确判断是国家战略目标制定的前提。价值理想与目标实现体现了战略哲学中价值维度和规律维度。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郭震远研究员指出,大战略必然蕴含大哲学。真正有价值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哲学思维、哲学方法的综合。1978年以来的四次大争论,实际是战略思想和哲学理念的争论。在处理重大战略问题时,顶层设计还需形成更为宏观和统揽全局的总体设计思想,其顶端应是战略哲学思想。
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指出,哲学思维与战略思维是相通的。我国的改革战略在纵向战略思维维度上,需要立足长远,具备创新思维;在横向思维维度上,需要立足大局,具备系统思维。这些对于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体现了系统性、协同性等战略思维的要求,需要从战略哲学高度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刘敬鲁教授说,需要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战略目标所蕴含的价值体系进行分析。改革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了服务于这一价值追求,设定了改革总目标,并形成了一个改革发展的子价值体系。改革方向与方法都需要紧紧围绕这一战略价值体系展开,其实质是战略哲学问题。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李鹏程研究员认为,战略哲学要进行形而上层面的思考。从战略目的看,价值设定是战略的核心出发点与落脚点。如果把战略目的当作不证自明的天然存在,将形成把战略建立在没有哲学合法性的价值目标之上的重大风险。从战略行动看,由于人的主观因素,社会行为的因果性分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对社会行为图示进行言说的过程中引入文化分析。
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姚有志少将指出,战略具备哲学思维特征,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重点性、对抗竞争性、相对稳定性、实时调整性、政治导向性等基本要素均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都必须上升到哲学层面来理解。从战略哲学的高度分析我国军事战略的演化与发展,需要把我国的国防战略置于国家战略的框架中认识。
论坛还围绕国家治理以及大数据分析与战略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