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12月31日电(通讯员刘军 记者张国圣)“2013年高温干旱天气跟2012年差不多,最大的区别是2013年灌溉用水有保障。我们的葡萄比2012年增产了四分之一,销售额比2012年增加了三成左右。”盘算一年的收成,朱小琼越算心里越高兴。
朱小琼在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镇旱土村有一个提香生态农业园。自从搞了这个生态农业园,朱小琼没少吃这片“旱土”的苦头。位于重庆主城的渝北区,水资源匮乏,全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喀斯特地貌导致能利用的水资源更少,使全区大部分为极易缺水地区,农业种植只能“望天收”。
为解决该问题,2011年,渝北区启动农村生产生活用水设施建设工程,区财政连续3年投入近5000万元整治山坪塘,建设小水池、移动式小泵站,配套建设渠道、管网等引水工程。目前,全区已整治山坪塘681口,恢复蓄水能力243万立方米,恢复灌溉面积1.7万余亩,新增灌溉面积1.8万亩,解决了5万多人的饮水水源问题。山坪塘整治后,极易缺水地区在同等干旱条件下的送水量降低了四分之三,柑橘、李子、葡萄、西瓜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灌溉得到了保障。统景镇裕华村村委会主任段南方说:“山坪塘是庄稼人的‘水仓’。‘水仓’不满,‘粮仓’就会空。现在山坪塘修好了,‘水仓’满了,庄稼收成好,‘粮仓’自然就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