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够实现学校的质量保证,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来保证它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第26次全国学术年会上,这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
张民生(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时下的教育质量评价,大多关注的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当前所取得的成绩,而不去考虑他们原来的基础和发展。这种教育评价方式大大挫伤了教师教、学生学和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增值评价则不然,不仅关注原来的基础,而且更加关注现实的进步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增值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首先,它不仅能够检测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且还能预测学生未来可能取得的进步程度。其次,它还能根据学生进步的程度对教师和学校进行评定,从而让他们清楚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并积极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已经有很多学校进行了绿色指标的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跟学业成就是两个概念,学业成就要跟学生的态度、情感放在一起,才是正向的绿色的数据。简单说,如果一个学生的分数很高,但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实际上这个质量是不高的。
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比如革新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育政策制定的方式与方法。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比如学生识字的准确率、作业的正确率、多方面发展的表现率——积极参与课堂的举手次数、回答问题的次数、时长与正确率,师生互动的频率与时长,这些具体的数据经过专门的收集、分类、整理、统计、分析就成为大数据。美国教育部门对大数据的运用创造了“学习分析系统”,旨在向教育工作者提供学生到底是“怎样”学习的精确的信息。
挖掘学生分数背后的数据,使我们的考试成为真正的好的考试
戴家干(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从我的角度看,基础教育最大的缺憾是,以考试代替评价,以考试的结果代替评价的结果,这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大数据时代,学生背后大量的测试、考试,很多的数据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怎么把学生分数背后的数据挖掘出来,使我们的考试成为真正的好的考试。
在这样一个形势下,重新认识什么是考试、什么是好的考试,要改造我们的考试,要从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评价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才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个省都没有一个高考背后的大量的、海量的数据分析,这个孩子的学习哪些方面强、哪些方面弱,这个学校通过考试在知识点、能力点上反映的问题是不是反映在教学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能仅仅以“录取率”衡量学校。
评价指向不再是排名排队
张志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我们要分清两类评价:一种是分等级的评价,还有一种是过程性的评价。现在的问题是把两种评价混为一体,最可怕的是所有评价都要排名的。很多学校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是为发展而学习,是为考试而学习。我们有周考、月考、段考、期中考试、期末模式,我们的孩子是为考试而学习,老师是为考试而教,这样的评价危害甚大,是绑架整个教育的评价。应该恢复日常评价的本质,需要诊断改进。我非常赞赏也非常希望推进科学教育质量体系的方法,包括上海的绿色指标体系,整个评价指向不再是排名排队,用于奖评的,是用来发现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靳晓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