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西安市灞桥区:万余老人乐享“民生工程”

    杨永林 张哲浩 袁超群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31日   10 版)

        每天快到饭点,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草北社区的老年食堂就格外热闹,40多位70多岁的老年人围坐在餐桌前,等待社区工作人员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可口饭菜端上桌。这免费的饭菜,不仅让老年人找回了久违的乡情,也让不离家不离伴不离院的养老模式受到大家的称赞。

        “以前在家做饭都是胡凑合,现在大家在一起不但吃得好而且吃饭还免费,甭提多美了。”草北社区的居民毛秀芳提起“免费就餐”高兴得合不拢嘴。已经70岁的她和老伴单独居住,老伴腿脚不好,买菜做饭成了大问题。自从社区推出这项服务后,她家就没开过火了。和毛大妈一样每天来社区食堂就餐的老人还有40多位,“饭菜可口,服务也好”是大家说得最多的评价。

        草北社区的免费餐厅只是灞桥区多年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在灞桥区的六棉、汽配、延河等社区,都建立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老年服务中心。本着“健康进社区、服务进社区、文化娱乐进社区”的理念,服务中心里的活动健身室、休息室等一应俱全,让辖区的老人们享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目前,灞桥区共建成社区服务站18家,老年餐桌9个,各类老年服务设施为老人们安享晚年提供了保障。

        灞桥区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区,在60万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就有9.36万,占户籍人口的15.6%,高于陕西省1.3个百分点,做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工作成为灞桥区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该区形成了市、区、街三级财政投入机制,每年对每个新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分别给予20万-30万元的补助,对已经运营的服务站,区民政局每年也会从福彩公益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对其进行设备更新及活动补贴。对固定为50户以上老人家庭提供服务的服务站,每年还将给予1万元的运营补贴。

        完善的政策和持续加大的扶持力度,使得辖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逐渐形成“不离家不离伴不离院”的灞桥养老新模式。

        “我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但是这些年没饿过一顿饭,社区每天上门送饭给我帮了大忙!”说起灞桥区六棉社区细致的养老服务,光明小区的喻超英老人连连称赞。因为已86岁加之腿脚不便,喻大妈每天的饮食都靠社区的上门送餐服务来解决,一送就是两年多,从未间断。更让老人高兴的是,送餐不仅不额外收费,服务人员还时常帮忙交话费、倒垃圾。近年来,灞桥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已为1000余名空巢、孤寡、特困老人提供了各类服务。(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袁超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