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苏州高等职技校:“德育学分制”提升学生素质

    苏 雁 陈 敏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31日   07 版)

        每天下午,苏州市三香路一号岗都会出现一个年轻的身影:头戴小红帽、身穿黄马甲,吹着哨子、舞着小旗,精神饱满地指挥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通行,他就是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09级的马其开。作为苏州个人承担维护交通志愿工作第一人,马其开一“站”就是两年,风雨无阻。

     

        这是苏州高等职技校大力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缩影。校长曹志宏表示,自2000年“德育学分制”首次被提出后,现在已成为精致校园管理、提高学生素质的一张亮丽名片。

     

    让学生全面参与评分环节

     

        6月底,又到了一学期一次的“申诉”大会,学分不够的同学纷纷走上讲台,为自己的“德育学分”据理力争。最后,所有“申诉”条目由班委干部、学分监督委员会和班主任三方现场投票,学生代表当场唱票并公布结果。

     

        班主任唐国平介绍,学分监督委员会由三名学生组成,全部由同学民主投票选出。他们将每个同学每天的考勤、劳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情况记录在案,每周一次监委会集中综合评定加减分,经班主任审阅后,及时上墙公示,出现任何少加多扣情况,学生均可“申诉”。

     

        学生小王兴奋地告诉记者,刚入校那会儿,由于大家基本都是“独苗”,没人主动打扫卫生,宿舍脏得不堪入目。对此,唐老师提出新增“宿舍卫生”德育加减分条目,班级全票通过后,唐老师亲自教大家叠被、拖地、打扫厕所,约定宿舍卫生满分一周者,德育学分可加1分,很快宿舍卫生情况就改善了!

     

    家校联动形成“德育合力”

     

        “孩子逃了好几天课,爸妈还以为孩子一直在学校”“老师都说我儿子挺乖的,可是在家一天到晚抱着电脑,我们家长很头疼”“以为孩子不排斥为她选的专业,直到收到班主任的短信才知道她期末又挂了科”……这些现象在曹志宏眼里都是“家校管理不齐心”的后果。曹志宏认为,德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只有双方联动、形成“德育合力”,才能真正将学生培养成材。

     

        朱爸爸的女儿是13级服装设计专业的新生,“别出心裁”的新生家长会让他很是惊喜:由优秀学生带领参观校园里的实训大楼、教学楼和宿舍生活区;由学校领导宣讲德育工作内容和培养目标,“比传统的家长会有料、有趣、有效得多”。

     

    校园活动搭起“德育大舞台”

     

        曹志宏表示,校园志愿活动、文化艺术节、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赛、学雷锋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等各类活动都被纳入“德育学分制”的选修项目,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与参与,在活动中获得感悟、养成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12月3日,学校首部微电影《青春单行线》首映。“10月初在优酷网上传后,点击量已逾4000。”副导演王磊同学介绍,电影讲述了四名女同学不同人生价值观和毕业后不同的人生,套用一句古话“靠树树会倒,靠娘娘会老”,希望通过微电影给毕业季的同学们带去良好的心态和满满的正能量。

     

        “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是德育工作的最大成果”,曹志宏表示,十四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在校训“德育双馨、手脑并用”的引领下,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理念,将“德育学分制”作为重要“抓手”,已取得不少成绩,先后获得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等各类荣誉。(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陈 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