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今日话题

    为经济巨人“体检”

    张 翼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31日   10 版)

        2013年12月31日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从2014年1月1日起,普查将进入为期3个月的入户登记阶段。普查动用约300万名普查人员,将摸清全国1000多万户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约5000万名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

     

        五年开展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家为摸清“家底”、掌握国情国力而采取的有效方法,目标是全面详细了解我国二、三产业发展状况,为国家科学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翔实的参考依据。

     

    摸清“家底”,一张电子地图看明白

     

        “将来普查数据形成以后,包括总量、结构、空间位置可以形成地理化的电子信息地图,全国有多少企业,分布在哪里,一张图就非常明了。”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经济普查的成果有一个形象的说明。

     

        “经济普查”查什么?经济巨人的“体检”怎么做?第一查总量,查全国二、三产业经济活动单位的总量,包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第二查结构,包括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第三查企业的空间布局,众多的企业分布在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具体是在河边,还是街道。

     

        据介绍,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涉及除第一产业外的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法人单位和个体户普查的项目不完全一样,企业越大,规模越大,查的就越细。主要包括单位属性、所有制性质、所处行业、从业人员、注册资本以及生产能力和财务经济状况等。普查的主要数据将在2014年下半年陆续向社会公布。

     

        从国家层面讲,经济普查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摸清家底以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会更加精准,直接受益者就是老百姓。所以说,经济普查利国家、利企业,利老百姓。

     

        北京一轻化工公司是一家生产洗衣粉的企业,过去产品是500克小包装为主,主要面向一般家庭。使用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数据时企业发现,北京地区的餐饮业、旅馆业发展很快,需要的洗涤用品都是大包装,根据这个普查信息,这家企业从过去生产小包装换成大包装,销售量获得快速增长。

     

    300万名普查员应对艰巨工作

     

        2014年1月1日起,全国约300万名普查工作人员将手持PDA设备走进近7000万个单位,70万个普查小区,采集普查数据。同时,近百万家联网直报企业和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将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报送普查数据。

     

        经济普查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对全国有多少被调查对象进行摸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先要将来自统计局和税务、工商部门的企业信息综合形成一个基本的单位名录库,然后普查员要根据这个电子地图到每个小区去,一个小区一个建筑物地清查核实。第三次经济普查最费时的就是准备阶段,整个准备阶段总共用了两年时间。

     

        在经济普查正式入户登记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单位核查工作。前期核查数据统计显示,在安徽省合肥市,有500多家单位普查员上门超过9次以上。

     

        “一次登门成功的很少,普查对象有的怕骗子,有的怕收税,有的抱怨生意不好。平均一家要登门三次才能成功,最难的要登门五六次。”普查指导员吴婵媛说。吴婵媛负责的武汉市硚口区荣华街道玉带社区有72栋建筑,建筑底层基本都是门面,楼上居民里也混杂了许多经营单位。从2013年10月中旬开始,她就带着小区图、登记表逐栋逐层、挨家挨户清查。

     

    怕信息被泄露,企业顾虑如何解

     

        “作为上市公司,每年4月份一般才能出年报数据,而普查登记3月份就要完成,数据提前披露对于上市企业的发展会不会有影响?”对于普查,安徽百大集团负责人戴登安有所顾虑。他的担心也代表了一部分企业负责人的心情。

     

        公司和个人信息会不会被泄露?真实信息会不会成为处罚经济普查对象的依据?

     

        对此,统计部门回应称,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可以采用联网直报的方式进行普查登记,企业数据不会对外公布,更不会造成泄露。

     

        马建堂指出,《统计法》和《经济普查条例》明确规定,所有的普查机构和普查员都负有对被调查对象信息保密的义务,如果泄露被调查对象的信息就要承担法律责任。通过普查所获得的信息,只能用于统计的目的,只能发布综合的数据,不得发布个体的具体信息。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多次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不得强令或授意篡改经济普查资料或编造虚假数据;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入户登记时,普查人员将用PDA对普查对象进行GPS定位,对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等相关证照,以及被调查单位预先填报并有相关负责人签名的普查表,进行拍摄留底,同时将相关普查数据录入PDA。对个体经营户普查,是在查清个数的基础上,由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进行抽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登记以后,一按发送键就发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心,这个高度信息化的过程,将保证经济普查的真实性。(本报记者 张 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