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一波三折的“养老厨房”

    万萍才 胡晓军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31日   05 版)

        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这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率先探索在社区试点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更多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能聚在一起,享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空间。然而,试点开始不久,专供老人用餐的“养老厨房”,因众口难调、“客源”减少、成本増高,无奈关闭,由此引发了两种不同意见的交锋。在开与关的尴尬中,青云谱区终于通过与餐饮企业合作,推出温馨送餐车,探索“养老厨房”新模式。

     

        在青云谱区首个试点的徐家坊街道洪城路社区,一度大门紧闭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如今又传出老人们的欢笑声。“现在,‘养老厨房’由有规模又有爱心的餐饮企业来办,不仅社区省心,老人也很满意。”困扰区老龄办主任俞琦3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厨房养老,费力不讨好

     

        2010年10月,青云谱区投资180万元建起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洪城路社区正式开业,中心内设养老厨房、日间照料室、电视房、健身房等,有40多位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毎天吃在养老厨房,乐在活动中心,毎人毎天只要交5元的中餐费,就能享受“日托”般的服务。

     

        “刚办的时候这儿的服务确实好,我们也觉得挺新鲜,日子过得很舒心。”当初第一批报名进来的熊大妈说。“当时,我们民政部门是与一家家政公司合作的,民政投资搭‘架子’,家政公司提供餐饮和日间照料等服务,社区负责日常管理,分工很明确,但操作中不断出现矛盾和问题,‘养老厨房’的问题尤为突出。”区老龄办办公室主任杨荣坚说。

     

        问题首先出在口味上。“我吃惯了淡口味,别人不觉得咸,我就觉得有点咸,还有这儿的米饭有时煮得硬、嚼不烂。”胡陵芳老人直言。

     

        “有的老人说菜咸了,有的嫌油腻,有的老人身体有毛病不能吃豆制品和韭菜,还有的口味没问题,就嫌有点贵。”洪城路社区主任刘楠对此很困惑,他说,老人的饭菜政府毎餐补贴了3元钱,如果再请专业厨师成本会更高,补贴超标怎么办?

     

        结果,“养老厨房”运行不到3个月,就有一半老人自行退出。青云谱区民政局局长毛国荣说:“除了硬件投入,服务人员的工资、老人中餐补贴和服务中心的水、电等费用,政府每月至少要补贴8000元,如果连中餐的基本费用都不收,还有推广意义吗?”

     

        政府贴钱都留不住人,这在一般人看来的确不可思议。而退出来的老人也有自己的理由:众口难调,想吃晚餐又解决不了,还不如我在家里自己做。到2010年12月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用餐人数只剩下5人,青云谱区民政局与家政公司进行了一次费用结算,开业3个月净亏6000元,再开下去人员或许还会减少,成本还会增高,亏损将会更大。

     

    第二次努力又失败了

     

        无奈关闭的现实,令毛国荣无法接受。他对这些老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印了100多张调查表,全部上门发到了70岁以上的老人手中,最后统计愿意到养老厨房用餐的只有3人。”参与调查的民政干部小王对这个结果十分惊讶。

     

        尽管再开下去很难,分管民政工作的区领导还是表示,要坚持把养老厨房办下去。

     

        2011年11月初,关了10个月的洪城路社区“养老厨房”重新开业,并加大了管理和补贴力度。社区干部上门到户做工作,费了好大力气,最后却只劝来了16位老人就餐。到11月底,用餐的老人只剩下2人,月底结算亏了2500多元,“养老厨房”再次难逃关闭的命运。

     

        就在开与不开的关键时刻,社区干部动摇了,折腾了几个月,受累不讨好。

     

    多听群众意见,走出了新路

     

        “养老厨房”面临再次关闭,让好强的毛国荣简直无地自容。区领导让他换个思路想问题,走群众路线,多听听老人的声音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毛国荣带领一班人到社区居民中去调研,其间他与一位餐饮企业老板聂明有了共鸣——办“温馨送餐车”。

     

        消息传出,洪城路和附近的新丰两个社区就有170多名符合条件的70岁以上老人报名,并预交了一个月的餐费,这其中就有不少是曾两次退出养老厨房的“老顾客”。

     

        今年7月29日中午,第一辆从聂明的酒店开出的送餐车先后准时到达这两个社区,社区干部接到送餐后,当场分发到毎个老人手中,少数行动不便的,社区干部就爬楼直接送到老人家中,提供的饭菜很受老人们喜欢。

     

        在现场的聂明介绍说:“办养老厨房,我们餐饮企业有优势。我们在前期针对老人的口味、身体条件、吞咽状况等,做了摸底调查,并不断更换菜谱、轮换厨师。只要多投心思,多点爱心,就一定能把养老厨房办出特色。”

     

        与餐饮企业合作,虽然比过去自办“养老厨房”省事,但每天送餐车来了,社区就要有两名干部专门负责签收和分发,还要送到身体不好的老人家里,休息日照样不能耽搁。“社区干部的工作量增加了,但做这样的实事和好事能凝聚人心,增强了社区组织的凝聚力。”新丰社区主任万春花说。

     

        联合餐饮企业开办养老厨房,青云谱区经历了3年的艰辛探索才走向正轨。如何使这种模式更具有生命力,毛国荣与聂明又在探讨扩大经营规模,把送餐延伸到社区有需求的所有居民。(本报通讯员 万萍才 本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