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生改善,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即将过去的一年,民生改革扎实推进:新开工保障房666万套,让千万家庭共圆安居梦;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国家推出“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一对一”帮扶温暖人心;多地探索户籍制度改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民生改革无止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从深入推进户籍改革到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从人口计生政策重大调整到改变“一考定终身”,新的民生改革举措让我们感受进步,体味温暖。
1 保障房新开工666万套
据住建部统计,截至11月底,2013年全国已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已经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加上2011年、2012年已经开工的1800多万套保障房,我国“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
在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上,自明年,廉租房和公租房将实行并轨运行,从统筹建设、统一受理、统一轮候原则和完善租金定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推进。随着保障房建设分配的大规模推进,中国住房“双轨制”格局正日益清晰,以破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秦虹】 保障房需求是住房需求的另一端,应尽快将已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可以及时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有利于稳定相当部分居民的市场预期,减缓购房的恐慌心理,有序地释放需求,平衡市场的供求关系。
2 CPI保持温和通胀 涨幅控制在3%以内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CPI月度走势图看,今年1至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运行基本平稳,波动幅度不大,大部分月份CPI同比涨幅控制在2%至3%的区间内。全年收官在即,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牛犁】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粮价有了稳定的基础,对其他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也会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保持在低位运行;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由需求拉动形成的物价上涨压力相对不大;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有较为充足的条件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3 三年投入三十亿 养老服务更加完善
国务院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2013年起,国家将连续三年投入30亿元,重点帮助农村建立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确保老有所养。《意见》提出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业内人士指出,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周天勇】 到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让老年人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依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4 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
今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增加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政策法规不断出台。2013年2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等目标;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正式实施,“同工同酬”有了更明确的规定;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提低”让低收入者对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收入分配改革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最重要的,是迅速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是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维持稳定的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
5 重组食药监管机构 改变“多龙治水”
今年,统一的监管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整合生产流通各个环节;303项食品安全国标出台,食品监管有了更详细的标准;我国《食品安全法》即将启动修订,已列入国务院法制办2013年立法计划。其间,修订草案还将由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食品安全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食品安全即将迎来有法可依时代。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 罗云波】 要改变食品行业失信成本低,违法收益高的现状。加大违法成本,让生产经营者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时对守法行为进行激励和奖励。
6 大病医保报销比例显著提高
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已经在我国建立:超过13亿人参加医疗保险,8亿人参加养老保险。2013年,“全民医保”已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后继续稳步推进,已有15个省份先行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度完善的同时,社保待遇也在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九连增”,月平均水平接近2000元。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随着筹资水平提高,新农合提供的医疗服务包也越来越大。不仅覆盖了住院服务,门诊统筹也全面开展,切实减轻了农民看病负担。目前,河北、山西等26个省份印发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方案,辽宁、吉林、湖北、青海、江西、重庆等在全省(市)推进。大病患者费用报销比例基本能达到60%以上。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 医保已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城乡居民,百姓得个普通的病不会再不敢去看。政府还可以再进一步,挖潜节余,加大对重大疾病的保障力度,让百姓大病治得起。
7 启动实施“单独”生育二孩政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草案。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可为今后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区域、民族间生育政策的基本统一积累经验。2014年第一季度有关省、市、区将启动单独两孩政策。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原新】 数据显示,中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单独”二孩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2030年会使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也开始增加,同时还减轻了全社会的老年抚养负担。对于近中期缓解人口老龄化有微弱作用,但对缓解远期的人口老龄化则有显著作用。“单独”二孩政策符合民意,符合国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也符合国家改革和发展总体部署。
8 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启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教育公平的阳光,逐渐洒落到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2013年,异地高考在多地破冰,为打工者子弟畅通了高考渠道;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各地已经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农村娃吃到了热乎乎的营养午餐,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的资助体系已经全覆盖。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文薄】 今年教育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应试教育开始有松动。希望早见具体政策,把成千上万的孩子从沉重的应试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释放学生的创新能力。
9 “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实施奏效
预计到2013年年底,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达到1300万人。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城镇新增就业任务依然提前超额完成。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政府启动实施就业促进计划,为他们提供“一对一”持续帮扶,基本实现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的目标。
就业数量增加的同时,就业质量也在逐步提升:大量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网络就业创造了千万以上岗位,智力密集型产业初具规模、拉动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 莫荣】 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全年预期目标,但我国整体就业压力仍较大,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政府部门要破解的难题。下一步必须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10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了顶层设计
为应对持续发生的雾霾天气,国家制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要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谢绍】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首次将细颗粒物纳入约束性指标,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人民政府和企业,并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之中。如果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重大突破,如果这些真能严格落到实处,各单位的行动积极性就会很高。
2014 民生改革展望
新的一年近在咫尺,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吕燕最近迎来25岁生日。在荧荧烛光和亲友祝福中,吕燕许下了生日愿望:“2014年,我希望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就业,乃民生之本。无论是像吕燕这样怀揣梦想的高校毕业生,还是期待从头再来的下岗失业人员;无论是还未找到稳定工作的农民工,还是亟待救济的困难群体,2014年,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不可否认,虽然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成绩斐然,但从目前情况看,一些民生难题依然突出,不少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少涉及民生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待解。
2014年,中国民生改革将带来什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松紧有别’的落户制度既能满足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增强产业发展、增加活力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人满为患的现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说。
财政部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大力支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努力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加大就业促进政策力度,全面完成各项就业目标。
与此同时,延迟退休进入到实质操作层面,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既是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又能缓解养老金压力,
医保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将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医生要负责相关家庭的病史、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大病早期发现等事务。像家庭医生一样的保健、诊疗在未来是可期的。
此外,推进教育改革,高考“一考定终身”有望得到改变;农房农地能抵押能担保,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行并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水价和气价制度;加快房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营造创业环境,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新的一年,我们对生活有更多期待、更多信心和更多希望。(本报记者 邱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