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教育与国家认同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韩 震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6日   07 版)
    韩 震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积极的公民或合格的国民。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希望有什么样的认同。

        第一,教育可以通过共同的语言和生活样式的教育培养国民的共性和民族特性。民族国家的教育体系,都是要在自己管辖的边界内把自己的语言体系和生活规范传递下去。法国的学校用法语讲课。加拿大魁北克的双语活动,反映了魁北克讲法语的移民希望能够延续自己的语言和生活样式。英语国家不断地推动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希望更多地培养能够理解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人。

        第二,教育可以通过文化传承为国家奠定统一的文化传统。民族国家的教育体系,必定以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为底色传承文化。教授一种语言不仅是讲授一种交流的工具,语言承载着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凝聚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同时,教育可以通过文化创新为国家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

        第三,教育可以通过价值观的教育为国家塑造共同的道德理想和奋斗目标。教育不仅把国家的价值观、荣辱观和道德体系传递下去,为全体国民构建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而且通过把新的奋斗目标,如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发展,传递给未来的国民,把人民引向共同的追求。当前,中国梦的教育就是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塑造更加广泛的国家认同,并且为这种认同凝聚更伟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我们必须认识这些特征对教育及国家认同构成的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之道。首先,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建立在先进的、更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价值理念基础上,这样的价值理念才更加具有感召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其次,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的教育放在国家公民共性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族群认同上。这样的教育,才能在国内团结各民族人民,凝聚国民共性,对外展示我们独特的国民气质和品格,构建基于国家认同的文化认同。最后,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的教育与国民的自主自觉意识结合起来,这样形成的国家认同才是内在的可持续的认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