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十年铸就人类水利工程奇迹

    ——写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完工之际

    李 慧 陈 恒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6日   16 版)
    工程建设者在施工
    南水北调中线温博段渠道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本版照片与图表均由“南水北调宣传中心”提供

        历经十年,以南方之水滋润北方干渴大地的梦想成真:2013年12月25日,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14年汛后全线正式通水!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宣告开工。十年后,这一世纪伟大工程从南向北岿然屹立在中国大地上。

     

        我们有太多理由为这个世纪工程骄傲——

     

        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从论证规划到设计施工,它历时半个多世纪,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它绵延1432公里,贯穿豫、冀、京、津4省市,在人类波澜壮阔的水利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次拯救人类水危机的环保行动。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危机,让北方群众喝上“放心水”,十多万建设者十年拼搏奉献,经过多项艰难险阻的考验,铸就了一条宏伟的“水上长城”。

     

        这是一项惠及子孙的伟大创举。这条“清水长廊”将惠及沿线数亿人。它事关全局,保障民生,既造福当代也惠及子孙,体现了科学决策、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

     

    盛世治水,编织百年蓝色水网

     

        遥看中华大地,一个水的王国,一个水的世界,江河浩浩汤汤,湖泊星罗棋布。

     

        然而,水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充盈不竭。

     

        当我们在方便地使用自来水的时候,估计很难想到:如今的中国缺水总量达536亿立方米。同时,我国的降水空间分配极为不均:长江和长江以南各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6%,年径流量占全国的83%,淮河和淮河以北各河、西北内陆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64%,年径流量却仅占全国的17%。特别是黄河、淮河、海河流域,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耕地、粮食产量均占全国的1/3以上,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14,资源性缺水非常严重。

     

        很多有识之士预见性地看到了这一点,将水放在了北京乃至中国北方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上。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河南视察,登临邙山后,眺望滔滔黄河,指点谈笑间,浪漫却不无严肃地对身边的水利专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吧?”

     

        自此,这个横空出世、调度山河的伟大梦想,伴随着共和国跌宕起伏的步履迤逦而行,并在2002年12月27日成为现实。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其中,中线工程从河南南阳陶岔渠首引丹江口水库水北上,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随后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全长1432公里。

     

        2003年12月30日,临近阳历新年,又恰逢癸未年农历腊八。京畿直隶一带的百姓延续了数百年的习俗,他们一大早就盛出了久经熬煮的腊八粥,敬神祭祖。

     

        这一天,分别位于北京、石家庄地区的永定河倒虹吸和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同时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由规划设计阶段转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首开之战——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敲响了战鼓。

     

        广阔苍茫的燕赵大地上,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役在十年的峥嵘岁月中悄然上演:渡槽横空跃马,隧洞铁骨钻山,倒虹吸穿河暗渡,百里暗涵隐身而行,千里明渠蜿蜒疾驰……南水北调中线这条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生命线从南向北渐次展开,为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中线工程明年正式通水,江汉之水将源源不断地送入广袤的华北平原,一张凝聚了百年梦想的蓝色水网正在神州大地成为现实。中线工程通水后,将向沿线的河北、天津、北京、河南4省市20余座城市供水,仅送到北京的每年就达12亿至15亿立方米,占北京全市用水的三分之一以上。

     

    科技创新,筑牢宏伟工程根基

     

        楚汉、夏商、燕赵、畿辅,自南向北,中线工程依次要经过这些历史文化集中区域。由于沿线文物众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次改变线路,特意绕开河南安阳殷墟、郑韩故城及河北邯郸赵王城、赵王陵等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有些困难是绕不过去的。十年间,面对数不胜数的困难和挑战,建设者用一次次科技创新实践将它们一一化解。

     

        立交桥很常见,“立交河”却为数不多,藏在地下的,就更少。穿黄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的标志性、控制性工程,这里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作业难度极高。为此,工程数易方案,总工期延长到100个月。

     

        数十年来,水利专家不断从技术上寻求突破,终于为它们创造出神秘的十字形立体交叉——通过两条长4250米的穿黄隧洞,让江水从黄河底部穿越。

     

        这两条隧洞凝聚着太多水利人的智慧与汗水,穿黄工程成就了很多“之最”——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国内水利工程最深的盾构始发等等。

     

        沿着水渠继续向北,一路到它的终点站北京。

     

        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地铁站下3米多,埋着两条内径4米的有压输水隧洞。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从正在运营的地下车站下部穿越,创下暗涵结构顶部与地铁结构距离仅3.67米、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纪录。

     

        整个工程中,类似的困难还有很多,建设的难度史无前例。

     

        在一个个困难中,有一个被忽视的世界级难题——膨胀土施工。被土建工程师视为工程中“癌症”的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干裂,处理不好渠道就会渗水甚至坍塌,给南水北调工程带来了极大威胁。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约有33%,也就是368公里要穿越膨胀土(岩)地区。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保障工程安全顺利完工,南水北调人进行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针对膨胀作用下的边坡滑动破坏特性,南水北调中线建设者通过为期5年的大量实验比对,确立了“以膨胀土治理膨胀土”的环保新理念。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对工程质量进行高压管理,对发现的问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从严从重处罚。为加强质量管理,南水北调工程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因工程建设期内违反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即使施工单位解体了,相关责任人退休了,也要依法追究责任。严苛的制度确保了这项世纪工程固若金汤。

     

    严控水质,确保清水润泽万家

     

        完工通水,对于这条1400多公里的长河来说,使命才刚刚开始。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水质的关键在水源。

     

        2003年以来,为保一库清水,中线水源地湖北淅川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对南阳泰龙纸业等338家造纸、冶炼等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今年以来,淅川县再次要求县内12家企业坚决关闭或转型升级,并要求九信公司等6家企业限期整改。

     

        “壮士断腕”的阵痛,为淅川换来了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项目的发展空间,全县工业经济也因此实现转型升级、聚合发展。

     

        2008年开始,中央逐年加大对水源区河南、湖北、陕西三省生态建设投入,将水源区各县纳入中央财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每年转移支付资金数十亿元。

     

        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地方政府结合规划,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实现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源头保护好,沿线水质治理也不能忽视,否则功亏一篑。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类水,全长1200多公里的调水明渠也都注重水源涵养,同时明渠两侧都有铁丝网保护,严格避免对明渠的水造成污染。

     

        为加强中线两侧水源保护,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部门在干渠两侧划定水源保护区,对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存在水质安全隐患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决或调整。同时,还开展生态带、旅游带建设,让南水北调工程成为生态优美的“绿色长廊”。

     

        千里护水入京城,决不能在“冲线”时出问题。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来水进京的安全,2011年,北京自来水集团还在湖北丹江口市建立了实验水厂。

     

        此前,河北省四座水库水中硫酸根的含量较高,水源切换后,容易引起“水黄”现象。北京市采取科学方法,保证了水质。“丹江口水库的水中硫酸根含量与河北的水又有不同。我们已经准备了有效的应对方案,北京部分地区已建成的供水管网正在进行改造,为2014年‘南水’进京做好准备。”北京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说。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在加强水质监管的前提下,南水北调中线这条“清水长廊”将促进沿线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成为“美丽中国”新的示范地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之最

     

        一、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

     

        二、世界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工程——中线湍河渡槽工程

     

        三、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中线穿黄工程竖井

     

        四、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中线穿黄工程隧洞

     

        五、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施工技术国内领先

     

        六、中线北京段PCCP管道工程多项技术国内领先(本报记者 李 慧 陈 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