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齐芳)随着科学的发展,绝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迷信往往是不灵验的。但在做决策时,又偏好可能带来吉祥的选项,比如婚宴时间的选择。那么,迷信观念在大脑中是否有支撑其存在的神经基础?
日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纾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脑成像技术,对迷信与大脑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直接研究。
研究人员设计了这样的场景:9月9日举办婚宴每桌价格2000元,9月7日举办婚宴每桌价格是1000元,菜色质量完全一样。你会选择哪一天?如果不是婚宴,而是朋友聚会,你又会选择哪一天?
在这一实验中,“价钱便宜但不含吉祥数的宴会日期”和“价钱昂贵含吉祥数的宴会日期”,分别表示看得见的金钱动机和看不见的迷信观念。结果显示,在婚宴选择时,人们宁可牺牲真实、可见的金钱去换取虚假、不可见的吉祥;而在朋友聚会时,“吉祥”就不起作用了。
通过脑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迷信”确有坚实的神经基础——受试者大脑右侧额叶中/上回出现了负激活,而且在迷信量表作答中迷信程度越高的受试者,其右侧额叶中/上回在做出迷信选择和非迷信选择之间的激活程度差异越大。
基于上述发现,研究人员推测,面对选择时,受试者是在已知的金钱成本和潜在的“吉祥”收益之间做权衡,当其最终选择吉祥日期——做出迷信行为时,是理性思维受到了压抑。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对迷信研究的一次有益探索。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打开“迷信之谜”这个“黑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