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编辑札记

    不一样的幾米

    吴 蓓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4日   13 版)
    《真的假的啊?》 幾 米 著 海豚出版社
    《布瓜的世界》 幾 米 著 海豚出版社

        最近我越来越觉得,给幾米图书当编辑是件很幸运的事。大家羡慕我整天可以免费并第一时间看到幾米的图画,徜徉在幾米的绘画世界里,更近地接触读者心目中的“男神”。

        在我看来,幾米是一个温柔的,细腻的,甚至是多情的“大男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细腻,无论是画风,还是性格,他细致到了作为一个女人都汗颜的地步。他能把人们心底呼之欲出却难以言表的小心思,表达得真真切切、淋漓尽致。那些丝丝缕缕的小情感,想说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在幾米的笔下,都不是问题,他能把这些小情感一一发掘出来,并且表达得分毫不差。幾米,1958年出生,刚刚过了55岁生日,这个年龄让很多看过他作品,却不了解他的人惊讶。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俨然就是个“大男孩”,像《世界别为我担心》里拿着小喇叭的“小担心”,像《拥抱》里寻找狮子伙伴的小男孩,以及《如果我可以许一个愿望》里有着神奇力量的“阿拉丁”。他似乎还在跟随着他的作品成长,还在慢慢变得更加成熟。

        我觉得幾米又是一个相当认真的人,有时候认真到很较真的程度。他会把一个作品一放就放上一两年,只因为这个想法虽然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里,但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呈现方式,于是他就放着放着,等待那个成熟的机会,再给读者呈现一个完美的构思。他也可以为了一个作品,整天专注地去研究。画《地下铁》时,他就真的整天去坐地铁;画《时光电影院》时,他也真的每天去看电影。通过观察,他让一个又一个现实的画面,经过脑海的提炼,幻化成一幅又一幅图画。

        我觉得幾米还十分恋旧,十分感恩。这也许跟他的病有关。我想,生过一场大病,从死神那里走过一圈又回来的人,一定会对生活十分感激。幾米把这些感激全都放进了他的绘画里,这种表达既直接又含蓄。幾米的恋旧,从他对于自己创作的每一个形象的热爱就能看得出来。既往创作的形象会不断重复地出现在新的作品里,那些小人物与小动物不断地重复出现,让读者觉得既亲切又新奇。幾米爱它们大概就像是爱自己的家人,它们一起构成了一个大家庭,相亲相爱。

        同样,幾米也是神秘的,略带哀伤与忧郁,像《又寂寞又美好》,也像《地下铁》。然而,阳光慢慢照进了他的作品,像《时光电影院》,也像《拥抱》,慢慢地温暖了起来。然而哀伤不是纯粹的,阳光也不是没有风雨的,更多的还是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波折,因而幾米的作品十分贴近生活,每个读幾米的人似乎都能从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幾米又是略带神秘的,就像他画的那些神秘的小动物总是默默地出现在他绘画的角落里,看似没有意义,然而正是它们的出现给绘画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它们表达了寂寞,表达了神秘,表达了黑暗,表达了热情……然而幾米却没有像他的这些小动物一样总是伴随在读者身边,尤其对于大陆的读者来说,他很神秘,很少有关于他的消息见诸报端。他很腼腆,偶尔看到他的报道,也是只言片语,大都是关于他的作品。就像幾米自己所说,他很抱歉没有更多时间跟喜欢他的读者沟通,他把时间都用在创作新的作品上了,他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与读者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足见这个大男孩心思的细腻。

        为了配合这个温柔细致的“大男孩”,每次出版幾米新作,我们把《世界别为我担心》的礼品套装做成心形的盒子,配上好听的音乐,把《我不是完美小孩》配上精巧的DIY相册和漂亮的贴纸奉献给读者。

        一本新书尘埃落定,我内心忐忑,站在幾米与读者中间,一方面是喜悦,一方面是深怕有哪点做得不够细致,辜负了他的心思。

        (作者系海豚出版社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