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国际观察

    东风劲吹 欧船扬帆

    林风徐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1日   08 版)

        12月19日,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是落实不久前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布加勒斯特会晤成果的第一次重要行动,旨在为双方深化合作培育社会和民意基础。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克罗地亚前总统梅西奇等多位中东欧国家前政要参会致辞,中国和中东欧16个国家的重要智库、前政府高官和企业界人士在会上为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与政治关系发展相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关系显得滞后和不匹配。目前中东欧16国人口和面积均超过欧洲的1/4,而其对华贸易总额(2012年为521亿美元)还不到中欧贸易总额(2012年为5672亿美元)的1/10,仅约等于中法贸易额。中国对16国投资8.8亿美元,数额还不及对瑞典一国的投资;16国对华投资11.7亿美元,低于奥地利一个国家的对华投资额。总体来说,双方经贸合作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方相互了解仍然不够全面和深入。在中东欧方面,极端的表现是,要么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得不得了,因而对中方投资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要么仍把中国视为一个地区性后进国家。在中国方面,很多人关注的兴趣和焦点仍局限在欧洲发达国家,对中东欧国家缺乏充分了解,对中东欧国家作为欧洲的“潜力股”所蕴藏的机遇没有足够认知。

        当前,中国与中东欧深化合作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合作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特征,符合双方的发展需求,是为天时。中国所在的亚太是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而中东欧16国中有11国为欧盟成员国,强调自身作为进入欧盟市场通道的便利,是为地利。双方有着传统友好关系和扩大合作的意愿,合作正从中央推向地方,从官方走向民间,是为人和。特别是欧债危机并未完全结束,欧盟的经济复苏面临长期和脆弱的前景,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加强经贸合作十分必要。

        从中国方面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发展经贸关系面临四大机遇:第一,中国在未来5年中将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进口10万亿美元货物,而中东欧未来5年需要8000亿至1万亿美元的投资,这对双方都是极大的贸易和投资机遇。第二,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了中东欧国家,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推动力。第三,中国将大力进行城镇化建设,中东欧丰富的能源可为我用,其城镇化发展可为我学。第四,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为双方加强绿色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提供了新的合作窗口。

        应该看到,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互利共赢。中国进入的是一个高端市场,走出去的是先进的装备和产能,而不是低附加值商品和落后产能,例如,中匈塞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中罗合作建设核电站。中东欧16国的基础设施需要改造升级,有实实在在的需求,而欧盟一段时间内又难以给这些国家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种合作,对中东欧国家是有利的。

        从更大的视野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也符合欧盟的利益和中欧关系。自2012年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波兰华沙举行后,西方一些媒体诬称这是中国在欧洲的“抢滩”之举,是对欧盟分而治之,挑拨中东欧与欧盟的关系。事实上,一个强大的欧洲符合中国的利益,合作是中欧关系的主基调。中国与中东欧深化合作离不开中欧深化关系的大背景,是中欧关系整体的一部分。中东欧从对华合作中受益,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有利于欧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加快一体化进程。所以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曾形象地比喻说:“我们坐在欧盟的船上,但需要来自东方的劲风。”现在,东风劲吹,欧船扬帆,用克罗地亚前总统梅西奇在此次研讨会上多次强调的话说,是“恰逢其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