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专家研讨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建设

    张国圣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0日   01 版)

        本报重庆12月19日电(记者张国圣)由本报主办,重庆社科院、重庆社科联共同承办的推进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专家座谈会,19日在重庆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重庆如何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域建言献策。

     

        今年9月召开的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立足重庆市情,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五大功能区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认为,重庆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域,是构建新型社会结构的大胆探索和理念创新,五大功能区域打破传统行政格局,从大社会、大环境、大生态着手,科学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既考虑当前也顾及长远,开辟了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勾画了新的城市发展蓝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说,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社会问题,也是民生和政治问题,在重庆规划建设的五大功能区域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既是重庆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屏障,又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提高对这两个区域生态指标考核的权重。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说,经济发展会促进城镇化,但城镇化有其自身规律而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重庆规划以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大都市区,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对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定位和功能区之间的协调融合、城市群建设构想,都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本质上是城镇布局,必须以人为本,通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王兰军认为,重庆市委、市政府部署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是一件累在当届造福后代的战略决策,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德政工程,体现了高瞻远瞩、勇于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回应了专家学者有关重庆五大功能区域规划的问题。沈晓钟说,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建设的过程,也将是一个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过程,将通过产业发展等措施引导渝东南和渝东北人口分步梯度转移,根据重庆自身条件布局大都市区、城市群和产业带发展。

     

        重庆社科院副院长张波就五大功能区域的“发展”主题,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就五大功能区域立足重庆市情的发展创新及其深远影响进行了交流发言。《改革》杂志执行总编王佳宁建议,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建设应全面对接国家“十二五”规划、预判“十三五”规划。

     

        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燕平说,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的直辖市,区县间自然禀赋差异很大,但功能定位并不是很清晰,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各个功能区域,对不同的功能区域采用差异化的考核方式,给予差异化的财政、产业、土地等政策支持,增强区域发展分类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全市发展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

     

        本报总编辑何东平说,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建设规划是一个全域性规划,是主体功能区域建设的全面探索和实践,体现了重庆决策层的改革魄力和远见卓识,重庆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建设过程中破解的难题、积累的经验,对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都是非常好的借鉴,光明日报将对此进行持续关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