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江西玉山让古建筑重现青春

    胡晓军 翁贤杰 邹阳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0日   09 版)
    修缮中的东津古桥 资料照片

        本报江西玉山12月19日电(记者胡晓军 通讯员翁贤杰、邹阳)江西省玉山县城东郊的金沙溪上,一座近百米长的石拱古桥如长虹卧波。日前,记者一行来到这里,发现不少工程技术人员正忙着维修加固这座东津古桥。

     

        据参与维修工作的玉山县退休干部吴行固介绍,东津古桥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其建筑工艺别具一格,尤其是在桥基和桥拱的砌筑上,采用的是古桥梁建筑史上罕见的薄壳造桥工艺。由于年久失修,桥体局部出现裂缝,桥面破损严重,县里决定对它进行抢救性保护。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见证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玉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克琦说,“近年来,玉山积极保护古建筑,投巨资对数以百计的古民居、古塔、古桥、古城墙等进行了修缮。”

     

        位于赣东北的玉山县已有1300余年历史,保有众多文化遗存。县城十字街湖塘沿宝庆桥南,有座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秀才考棚。它也是长江以南现存的见证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的两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去年5月起,玉山县投资487.4万元,对考棚进行全面维修。今年7月完工后,这里吸引了众多游客。

     

        这只是玉山古建筑集中保护开发的缩影。为让文物在当代重新“焕发青春”,该县派出文物普查组深入全县各个自然村,对散落在乡村的古建筑进行调查摸底,新发现古建筑、古桥等文物古迹375处,并依据建筑的历史、人文和艺术等价值,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

     

        玉山县怀玉乡有座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锦溪塔,历经600余年风雨沧桑,古塔破损严重,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抢救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该县决定投资近百万元对其进行修缮,同时民间也筹资30万元助力保护维修,将尽快恢复锦溪塔原貌。

     

        “我们还将古民居和古祠堂的保护修缮纳入了新村镇建设规划,积极保护修缮古建筑,合理疏减古民居内的人口,并对古民居和古祠堂进行适度的保护性开发。据统计,全县共有近50处古民居和古祠堂成为农村文化阵地。”刘克琦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