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观影随笔

    《私人订制》:欢笑中体味豁达人生

    邵薪宇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0日   15 版)
    电影《私人订制》海报
    电影《私人订制》剧照

        第一次看冯小刚的电影是1997年看《甲方乙方》。那时候的我还在上中学,青葱年少,不懂什么是生活,只是惊叹于电影天马行空的剧情和人物自我调侃的幽默对话。十几年过去了,看近日上映的冯小刚最新贺岁电影《私人订制》,又是帮人圆梦的喜剧题材,让人隐约地看到了一点《甲方乙方》的影子。只不过,时代在变,人在变,梦想也在变。就像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回我找不到当初那种跟着剧情傻笑的感觉,却透过影像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别太当真是豁达的道理。

        话说,《私人订制》中的人物依旧那么不甘平淡,简单粗暴嘎嘣脆的情境设计师小白(白百何饰),销魂蚀骨软绵绵的梦境重建师小璐(李小璐饰),笑里藏刀闷头坏的心灵麻醉师马青(郑恺饰),最后就是亦正亦邪的愿望规划师杨重(葛优饰),他们四人组成了名为“私人订制”的公司,以“替他人圆梦”为自身业务,专门为不同客户量身订制“圆梦方案”,无论客户的白日梦多奇葩、要求多严格,“圆梦四人组”统统来者不拒,甘愿满足客户的任何需求,正如同“私人订制”公司的口号——“成全别人,恶心自己”。《私人订制》身上有《甲方乙方》中“好梦一日游”的影子,但客户们的梦想却随着时代的变奏大不相同,个个光怪陆离,有怀揣烈士梦的女青年(苗圃饰)、无节操的俗导演(李诚儒饰)、梦想着被钱色诱惑的司机(范伟饰)、要过富婆瘾的河道清洁工人丹姐(宋丹丹饰)……光是听到这些人物介绍,就知道观看《私人订制》需要一种别太当真的精神。荒诞搞笑的情节处处不合理,却也处处合理,这主要和观者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理解有关,可以让人开怀大笑,也可以让人陷入深沉思考。

        而我就是带着忧伤和怀旧的情绪来欣赏《私人订制》的。举个例子,影片中,当过足了“富婆瘾”的丹姐卸下妆容,温情的歌曲《时间你去哪儿了》应声响起——“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如果说,对于这么大岁数还抱有“富婆梦”这种不切实际的梦想的丹姐,我开始是持一种嘲讽的态度,那么此刻,从她淡然的目光中,我感受到她对生活是有感慨的。丹姐就是千千万万任劳任怨的中国女性的代表,她们一辈子都在为别人忙碌,忙来忙去完全忘记了自我的存在,没有人会关心她们曾经的梦想是什么。而这样一次疯狂的圆梦经历,丹姐的脸上写满了知足。相比电影别太当真、玩世不恭的表层,我看到的却是一种特别认真努力的生活态度。这就是电影蕴涵的张力,透过别人的故事,体味自己的人生。

        从《甲方乙方》开始,《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和《非诚勿扰》,再到如今的《私人订制》,部部以喜剧的形式聚焦社会问题,以别太当真的态度,带着观众在电影中寻找生活的本原,进行戏谑和反思,这正是冯氏喜剧的魅力所在。所以,对于这类电影的观影指南就是别太较真,不要细究情节本身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你可以哭着笑,和主人公一样体会生活的酸楚和不容易,领悟“别太当真”和“难得糊涂”在某一特订条件下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