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表彰文化艺术英才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第二届中华艺文奖评选揭晓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0日   11 版)
    朱乐耕

    余隆
    赵汝蘅

    裴艳玲
    叶小钢
    田黎明
    李雪健
    罗中立

    莫言

    朱乐耕

     

        出身于景德镇陶瓷世家的朱乐耕,从小成长、浸染于陶瓷艺术世界之中。他的陶瓷艺术既得自传统,又不落窠臼,他吸收现代外来艺术的视觉方式和造型手法,赋予传统陶艺以新的观念内涵。朱乐耕的“五彩”瓷艺,笔力强劲挺拔,色彩华丽凝重,格调典雅古拙,构图丰满匀称,集造型美、彩绘美、工艺美于一体。他的作品赋予传统陶瓷艺术以浓郁的民族风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装饰语汇和表现技法独特,为陶艺创作带来了清新之风,开启了传统工艺寻求突破的新境界。

     

    余隆

     

        余隆是一位驰骋于世界乐坛的优秀指挥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活动家。他以对古典音乐的深刻理解、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浪漫细腻的指挥风格,诠释了古典音乐的灵魂,激发出乐团在演奏过程中汇聚的艺术生机和文化能量。他以高度的艺术使命感、开放的艺术眼光和出色的组织能力,搭建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文化交流平台,书写了中国音乐艺术活动的华彩乐章,为古典音乐的普及与复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赵汝蘅

     

        赵汝蘅是一位芭蕾舞者,更是一位芭蕾艺术的耕耘者。严重的脚伤使她告别了舞台,但她却以舞者的优雅与坚毅为中国芭蕾舞事业默默奉献。作为芭蕾舞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她以开阔的艺术眼光和胸襟,准确诠释西方芭蕾经典作品,同时在芭蕾中融入中国元素,叙述中国故事,抒发真诚的情怀。她作为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芭蕾人才,使“芭蕾”这朵高雅的艺术之花在中国大地尽情绽放,为芭蕾艺术的国际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裴艳玲

     

        一个女子,却在戏曲世界里尽情展示堂堂男儿的勃发英姿,刚柔相济,声情并茂,以行云流水的唱腔,高歌人性的不屈与善良,呼唤道德的光辉与社会的正义,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力量。数十年来,裴艳玲恪守“戏比天大”的信念,把观众放在心上,刻苦磨砺,探索创新,精益求精,在戏曲百花园中不懈耕耘,历经苦寒,笑傲枝头,香飘万里。

     

    叶小钢

     

        叶小钢跨越音乐艺术的诸多领域,成就了多元共融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用音乐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作出思考和阐释,歌颂古老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表现当代中国如火如荼的时代变迁,谱写了中国的“大地之歌”。他扎根本土,放眼世界,用音乐中蕴含的东方气质与西方现代音乐展开对话,在探寻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田黎明

     

        田黎明是中国当代水墨画的领军人物。他始终在传统文化的体验中“澄怀道心”,追求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达意传神,使传统水墨在今天依然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气息。他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学者型艺术家,以自觉的文化思考和别开生面的艺术实践,在水墨画的变革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探索中国画的时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雪健

     

        李雪健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家,长期活跃在戏剧舞台和影视剧领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艺术形象。他塑造的焦裕禄、杨善洲、宋大成、宋江等人物形象,影响广泛,流传久远。他的表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大人物和小人物,都能演绎得形神兼备。生活的磨难未能阻止他追求艺术的步伐,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挚爱的表演事业,创造了当代中国表演艺术家的一代风范。

     

    罗中立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以史诗般的气魄,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吸收四川民间艺术和欧洲传统油画特色,始终以农民为主要描绘对象:田间沉重劳作的苦,合家围坐炉旁的乐,夫妻相濡以沫的情,母子深沉相守的爱,坚韧淳朴的大巴山乡亲,都被罗中立演化为一种生动的艺术形象,一种真切的乡土情怀。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中国的美术艺术创作与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莫言

     

        莫言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受着普通中国人的喜怒悲欢,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他扎根于深厚的中华文明和丰富的现实生活,吸取世界文学艺术的优长,形成了自己深沉厚重、气势磅礴而又色彩斑斓、富于现代气息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既具有历史深度,又充满现实关怀;既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又闪烁着普通人性的光辉;既洋溢着对故土和同胞的深情关爱,又展现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他用文学之笔在历史和当下、梦幻和现实、中国和世界之间架起了一道跨越时代的桥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