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胡其峰)猪,因在生物学意义上与人类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未来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和应用中潜力巨大。记者18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全球首次育成小型猪近交系,创新了猪种质资源,丰富了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理论与实践,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相关科研成果近日在京通过了专家组鉴定。
该项研究获得了863计划支持,以两头我国特有的五指山猪为系祖,采用“仔配母”“全同胞”交配、笼架饲养技术等综合措施,成功组建了F20—F23代近交系群体,并具有完善系谱,F23的近交系数已达0.993。据项目第一完成人、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冯书堂介绍,科研团队利用猪全基因组高密度SNP芯片技术与海南五指山猪进行比对,进一步证实该近交系猪的遗传均质性高,与现有海南五指山猪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为一种新的种质资源。科研人员还监测了该近交系猪的各个世代的分子遗传规律,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近交系遗传基因高度纯合。通过皮肤移植试验,发现该近交系猪的异体皮肤移植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证明其免疫抗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目前,该近交系猪已出售3000多头,成功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新药鉴定、异种器官移植等应用领域。
据了解,近交系动物以其遗传高度稳定、基因高度纯合,以及偏差小、可重复性强,而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使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目前国际上已培育和利用了450多种近交系小鼠、大鼠等,广泛应用于解决人类疑难病症、攻克医学药学难题;而猪和鼠类相比,与人类有着更大的相似性,其生物学利用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更高,尤其在未来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和应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