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一纸情缘

    作者:蔡宁伟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9日 16版)
    绿色的邮筒

        题记: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边,故乡在那边;回忆也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成年在这边,童年在那边。

     

        6岁那年,我就开始了集邮,当然最初的我还没有集邮册,只是找了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像模像样地搜集了一些普通邮票,算是“开张”。当然,童年的集邮自然少不了大人的支持,姥爷成了我第一个“搜刮”的对象。他寄信用的那些4分、8分和10分面值的邮票,被我网罗了不少。

     

        8岁生日,我拥有了第一本集邮册。于是用手认认真真地把积攒的邮票工工整整地插进去,却不知不少邮票的品相已经无形中被我折磨。

     

        10岁头月,家里决定开始订邮票。由此,不时跟在姥姥姥爷屁股后面,每月去邮局一次。顺利时,可以买到四方联,同一张四枚组合在一起。有的还带有印刷厂或者色彩条纹的“裙边”,更加珍贵了。

     

        12岁中期,正式加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那时候,我已经拥有了五本集邮册,上千枚邮票,算是“小富即安”吧。不过,对于邮票知识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这小小的方寸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军事……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14岁年末,开始了对自己邮票的重新整理和统计。按照中国、外国,普通票、异形票,小型张、小版张、小全张等类型逐一统计,才发现,自己已经有了几十册邮票,涉及几十个国家。同时,也发现集邮对历史、政治、地理、自然等的学习帮助很大。

     

        16岁初中毕业,会考全A,我想邮票对不少科目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由于邮市价格飞涨,猛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有一小部分资产的“小资人士”。

     

        18岁高中,由于有了一些零花,多半被积攒下来,买了邮票。每每疲倦了,捧一本邮票欣赏,陶醉在“花花绿绿”的世界里,是很好的享受。

     

        20岁金榜题名,随身带了不少邮票上路。落笔写信与家、与友、与同窗,又被这枚小小的邮票相连。

     

        24岁大学毕业,徜徉于北京的大钟寺集邮市场,发现很多儿时向往的邮票已经收集整齐。而不少邮票的价值,也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步体现。最重要的,由于长期在外,很多邮票的样子模糊又清晰,看到这些“老朋友”们,是那么开心。

     

        26岁,又看了那部老片《邮缘》,才发现时代在变,这一纸情缘却从未改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