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温州龙湾民间办文化成风尚

    作者:陆健 陈蜜 苏静静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9日 05版)

        本报温州12月18日电(记者陆健 通讯员陈蜜、苏静静)“东瓯海潮日吞吐,大罗山势常崔嵬。”这是浙江温州历史文化名人王瓒盛赞瓯越美景的诗句。近日,包括这一诗句在内的50首王瓒作品,亮相温州龙湾区永中街道殿前村新建成的王瓒书院碑林。

        王瓒,明朝永嘉县华盖乡二都李浦(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殿前村)人,曾奉旨修《大明会典》,后任礼部左侍郎。王瓒为官三十载,两袖清风,里人交口称颂。2007年,村民自筹资金,在王瓒书院遗址上重建书院。2010年,村民决定修建王瓒碑林,历时2年多时间建成。书院负责人介绍,王瓒书院、王瓒碑林建设总耗资近200多万元,均为村民自筹。

        近年来,龙湾区民间办文化逐渐升温,一些民间文化热心人自筹资金办起了博物馆、诗社、民俗馆、图书馆等。据统计,该区共有社会资金7626万元投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了温州瓯窑文化创意工作室、紫砂壶博物馆、张璁文化纪念馆等。今年6月,龙湾区白水民俗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由村民集资筹办的非营利性文化服务场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观众逾2万人次。

        龙湾区文化局副局长项玉燕介绍说,该区还设立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项资金,鼓励民间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对民办博物馆、图书馆等民办公共文化阵地,除了根据功能设施、建设情况给予一次性补助外,免费对外开放的,还将每年给予2万元到5万元经费补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