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核源“保暖”度月夜

    詹媛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6日   04 版)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詹媛)在极度严寒的零下180℃月夜环境中生存14天是嫦娥三号落月成功后所要面临的首要任务。据探月工程副总指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熊群力日前介绍,为了给绝大部分装备,尤其是电子设备“保暖”,嫦娥三号配备了放射性同位素热源,这是我国在航天工程中首次应用核能源为航天器提供热量,将为后续月球探测、深空探测利用核能奠定基础。

        “此次嫦娥三号任务在空间用核能源的辐射防护技术、地面试验验证技术、核源换装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熊群力说,月夜无太阳光照,无法使用太阳能电池,同位素热源将是嫦娥三号在极度严寒中的“护身符”。同位素热源中的放射性物质衰变时会发射出高能带电粒子和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被阻止和吸收,这时射线的动能就会转变为热能,使该物质温度升高,从而起到“保暖”作用。为减少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操作人员受核辐射损害,这三个核热源均在火箭常规燃料已加注,即将发射前才由中国电科的工作人员从狭小的孔隙中,安装在嫦娥三号上。

        据了解,除了“保暖”用的同位素热源,此次嫦娥三号探测器还携带了另外3种不同类型的放射性物质,各自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在一次发射任务中采用多种放射性物质完成不同的试验目的,这在我国航天史上也属首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