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曼德拉未曾远去

    ——评《曼德拉:漫漫自由路》

    郑 春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4日   05 版)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美]丹尼·谢克特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年12月10日,约翰内斯堡,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的追悼会在雨幕中揭开序幕。莫非苍天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哀伤?

        这是一场世所罕见的追悼会,奥巴马、卡梅伦、奥朗德、高克、莱塔、哈珀、罗塞夫、穆克吉、阿巴斯、卡尔扎伊、李源潮、潘基文、巴罗佐、范龙佩、卡特、克林顿、小布什、梅杰、布莱尔、布朗、福田康夫、比尔·盖茨、理查德·布兰森等政商名流的出席,使得这场追悼会被媒体誉为“有史以来最隆重的追悼会”。

        但对南非人民而言,曼德拉这位国父并未离去;对于全世界爱好自由与平等的人们而言,曼德拉的精神永存。

        当我们深入去了解曼德拉的时候,他是谁?如何能够还原一位真实的曼德拉?多角度的观察,深入挖掘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复杂面相以及从中所流露的伟岸人格,或许才能更好地贴近他。

        美国著名导演丹尼·谢克特在其著作《曼德拉:漫漫自由路》一书中,使用了从A到Z的26个英文字母(村民、恶霸、情人、拳击手、战斗员、律师、自由战士、政治家、麻烦制造者、和平主义者、囚犯、救世主、总统、离婚、无效的、偶像、传奇、英雄、神……),以26个关键词,完整而全面地展现了曼德拉悲欣交织、精彩绝伦的一生。从形式上看,这样的写法显得有些虚浮甚至轻佻,但当你在此时此刻捧读本书,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尽管媒体会尽力渲染曼德拉的完美形象,但实际上他是一位有血有肉有缺陷的圣贤。

        这并非贬低,反而拉近了我们与他之间的距离。在关于曼德拉浩如烟海的传记作品中,作者们无不从其高大、伟岸、圣洁等处着手,把一个已然很伟大的人物描述得更加伟大,甚至赋予其近乎神圣的绚丽光环,然而本书却恰恰围绕曼德拉生活中的一些琐屑细节展开叙述,譬如他从小热爱体育,他在校园中欺负自己看不惯的人,他违反校规被退学,他的情感生活……在这些质朴而平实的描绘中,世人加在曼德拉身上的层层光环被一一卸下,从而让我们见识到一个真实而纯粹的曼德拉,也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从中感受他真正伟大的人性魅力。

        曼德拉是矗立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潮头的弄潮儿,他的伟绩不尽如Beyond在《光辉岁月》中唱到的“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而更在于他当选总统后,不以自己27年铁窗生涯的痛苦为意,从国家大局着眼,在推动民主化和转型正义的同时尽力弥合种族间的裂隙与矛盾,否则以南非不同族群间数十年积累的怨恨,一朝威权体制崩溃,很难预料会发生什么。这一点,只要看看其他一些在该阶段步上民主之途却陷于族群撕裂而进退失据的国家,自不难理解。于此我们也可看出,曼德拉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他很好地控制住了手中的“潘多拉魔盒”,既打开了盒子,又不让恶魔肆虐,反而乘势借力,把南非打造成了非洲罕见的先进国家,跻身“金砖”,领导“非盟”。

        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曼德拉,张开理想的风帆,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一个自认为正确的理念,不屈不饶,终于柳暗花明。他收获的不是一个总统的职务,也不是一个伟人的虚誉,而是全世界对一位斗士数十年艰辛奋斗历程的肯定与褒奖。他用一生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上踏出了一道坚实深沉的轨迹,谱写了一首慷慨激昂的壮曲,生而如此,纵逝,复有何憾?

        曼德拉走了,但他又并未走远,他的广阔胸襟,他的宽恕哲学,都还留驻在南非的国土上,栖息在世人的内心深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