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

    放大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

    张玉梅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3日   12 版)
    北京画院美术馆 小朋友学画工笔花鸟画

        自今年8月份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启动以来,28家入选美术馆先后以精良的策划将馆藏精品亮相,丰富多彩的互动参与,学术为线的主题研究,让观众大饱眼福。据不完全统计,已闭幕展出季项目参观人数突破120余万人次。

     

        “从馆藏精品展的受欢迎程度来看,民众非常需要有这样的机会来欣赏经典的艺术作品,”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说,“那么怎样能够让藏品深入到基层,让更多的民众共享美术发展的成果是该活动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开展这次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的初衷。”

     

    主题鲜明 学术为线

     

        文化部去年首次推出“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希望从美术馆的藏品研究展示、宣传推广工作入手,并通过项目扶持的方式,引导美术馆加强对藏品的研究利用,并逐步实现美术馆藏品的长期专题陈列。诸迪说,目前国有美术馆收藏存在着投入不足、家底不清、保存不善、利用不够、效益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尚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学术梳理,缺乏有效的整合、利用,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文化部将进一步完善、深入和推进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针对目前的美术馆的状况出台一些相应的办法,提高活动的效益。

     

        今年的展出季展览中,各馆纷纷推出了体现本馆藏品特色和学术水准的主题性展览。中国美术馆推出的“走向西部”馆藏精品展锁定现代美术发展中外界艺术家走进西部探寻艺术资源这一现象,集中梳理了历史馆藏和近年来征集的西部主题作品,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学术高度,又深入具体的展览项目。中华艺术宫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中国美术发展的现代性问题,以任伯年、吴昌硕、林风眠等大家的经典代表性藏品阐释中国美学现代视觉建构的“东方之路”。湖北美术馆借助馆藏水彩画作品展引发艺术界对本土水彩艺术重风情少民生、重技术轻生活体验以及缺少理论关注和引导等问题的反思。常熟美术馆、潘天寿纪念馆等名家纪念馆馆藏资源有限,他们从更多维的视角挖掘藏品内涵,不仅通过展览和文献整理等深化了对庞薰琹、潘天寿、赖少奇等艺术大家的研究,同时也让普通观众对艺术名家有了新的认识。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藏品展的生命在于新颖的学术主题,对于美术馆的大量馆藏精品需要投以研究,从中发掘反映20世纪中国美术重要现象,又对当前美术创作有学术参照意义的作品进行展示,才能让藏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延伸价值 彰显公益

     

        为提升整体的品牌效应和吸引力,文化部统一为今年的展出季项目印制了宣传海报以及大小不同的画册,画册集中对30家入选美术馆和入选项目进行介绍,并特别要求各美术馆将小画册放置在展厅中便于观众取阅。

     

        浙江美术馆“为艺术战”展览,以回顾与追溯中国美术学院历史为主线,延伸出重访国立艺专旧址活动,将观众带入本次展览深厚的历史背景中,促进了观众对艺术的领悟,对历史的感受。湖北美术馆持续举办了“梦幻水彩活动”——参展艺术家代表现场演示水彩画创作互动活动、“畅游星空水彩插画”——儿童水彩创作互动辅导、“生活中的水彩艺术”——书友交流会活动等多场活动;江苏省美术馆连续推出10场水印版画体验活动,吸引300余名青少年参与;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百花珍禽——工笔画里的色彩世界”体验活动;福建省美术馆推出“艺术大家品”和“小小手画台湾”体验活动;庞薰琹美术馆配合其图案展览的主题,举办了青少年拓片制作体验、少儿趣味纸浆画等活动,将展览本身的理念通过生动的活动传达出去,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

     

        展览之外的公共教育活动,更实在地拉近了观众与美术馆的距离,展览价值在展厅之外得到了延伸,产生了更大的社会效益。优秀的馆藏精品和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立足于提供更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国家美术收藏的成果,不仅反映了美术馆专业化建设的前进步伐,也在普及美术知识、提高人民审美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