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陕军东征 再度启程

    王国平 张哲浩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2日   09 版)

        1993年5月25日,本报2版头条刊发了记者韩小蕙的报道,内容是北京4家出版社推出陕西作家4部长篇力作:《废都》《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八里情仇》,惹得文坛盛赞“陕军东征”。从此,“陕军东征”的说法广为流传。整整20年过去了,“文学陕军”的战况如何,继续征程的动力在哪里,成为文学界瞩目的话题。

     

        日前,中国作家协会和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在京举办“文学陕军再出发”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评述了“陕军东征”的成果,并为“文学陕军”的再度东征献计献策。

     

    “带着作品浩浩荡荡地走来”

     

        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名字在文坛举足轻重,《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等作品挺立在茅盾文学奖的序列之中,成为“陕军东征”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陕军东征”的提法,包含着人们对陕西作家旺盛创造力的赞赏,“他们带着作品浩浩荡荡地走来,他们的作品是沉甸甸的,沉到了时代生活的深处,沉到了人心的深处”。

     

    “陕西的土地厚实,而且肥沃,现在需要我们深耕”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被视为文学陕军的三面旗帜。路遥已经故去,“文学陕军”再度东征是否还要依赖陈忠实和贾平凹在前方领路?“我正在编一个70后作家的大系,名单里有20位作家,竟然连一个陕西作家都没有。”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对此表示了担心。

     

        翻检“陕军东征”的成果,大多是小说,而且长篇小说更具比重。“在当前环境下,面对当下社会和生活,仅有小说是不行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说,他期待文学陕军能自觉地选择和使用新的文学武器。

     

        “陕西的土地乏了。”陕军再度东征面临这般的质疑。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认为这样的说法没有道理,“任何土地,是越耕种越长庄稼。陕西的土地厚实,而且肥沃,现在需要我们深耕”。

     

        柳青曾说:“60年一个单元。”路遥曾说:“像牛一样劳动。”铁凝期待陕西文学界能坚持这一脉相传的信念。

     

        “文学陕军应该立即出发,全体出发。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面对新的挑战与经验,在全国视野下,甚至在全球视野下,文学陕军如何抓住机遇、继往开来,文学陕军如何担当使命、突破瓶颈、实现跨越,文学陕军如何坚守追求、打造精品、再铸辉煌,文学陕军如何形成特色、辐射全国、融入世界,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说。(本报记者 王国平 张哲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