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石河子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坎杂教授时,他正忙着改进研制多年的自动番茄收割机:“没办法,这种机器每年只有一次在大田里实验的机会。只有通过实验,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做进一步的改进。”与坎杂教授一样忙碌的,还有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硕士生导师赛务加甫和农学院气象教研室主任塔依尔。
让大学里的教授,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教授们深入到社会生产实践中,运用他们熟悉语言的优势,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发家致富,已成为石河子大学社会服务工作的一大特色。
“牛”博士赛务加甫
2008年3月,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硕士生导师赛务加甫被派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刚来到驻地巴音郭勒村,他就发现当地群众养殖模式传统,养殖的新疆土黄牛产奶产肉量低,生长速度慢。
为了改变村民的观念,赛务加甫挨家挨户进行政策宣传,掰着手指头给他们算账,鼓励他们依靠科学养殖脱贫致富,最终使得村里80%的养殖户看到了品种改良的大好前景。接着,赛务加甫对新疆土黄牛和伊犁地方品种新疆褐牛杂交改良,不但使产肉量增高,而且使产奶量达到了改良前的两到三倍。
“看着当地畜牧养殖人才缺乏,我就主动当起了乡里的义务讲解员。凭着自己掌握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和汉语多种语言的优势,走家串户,面对面地帮助村民解决问题。”赛务加甫激动地说。
繁忙工作之外,赛务加甫在这几年间还参加并完成了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项目1项等,出版国家“十一五”高校教材1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牛”博士。
服务于兵团农机事业的专家坎杂
蒙古族教授坎杂自1985年毕业留校至今,一直做着一件事:研究番茄的机械采收工具。
多少年来,番茄籽皮分离都靠人工进行,效率低下。看到这种情况,坎杂带着学生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研究方案。通过努力,他研制出的番茄籽皮分离机已在石河子天园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番茄制种行业中籽皮分离完全依靠人工,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难题。
坎杂历时3年研制的番茄色选机,再一次成为番茄加工界的奇迹。石河子天业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健说:“现在有了番茄色选机后,一个生产季节可节省人工开支4.2万元。同时,还提高了番茄制品的品质和安全。”
一辈子,坎杂教授就沉浸在番茄加工的研究上。而他的执着也为他赢得了很多荣誉。他不仅是石河子大学农业机械化学科的骨干成员,兵团学术技术带头人,兵团农业机械检验测试中心主任,而且还入选了全国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库专家,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理事等职务。
让科技走近农民身边的塔依尔
“上任之初,我就暗下决心,要为改变阿合奇县落后的面貌而拼尽全力,为当地老百姓的小康生活种下科技之树,同时也将我的梦种在阿合奇!”作为新疆第16批科技副县长,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气象教研室主任塔依尔2012年3月临出发前,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来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国家级贫困县阿合奇,塔依尔几乎将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针对阿合奇县科技人才总量少、学历普遍低等诸多问题,塔依尔邀请专家及高校合作,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大专学历人员88名,使县畜牧系统工作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70%以上,培训农牧民6000多人次。同时利用高校教师的优势,为阿合奇县争取各类项目20多项,资金总计4213.6万元。
塔依尔常说:“在教学科研和挂职锻炼的道路上,我逐渐实现了一名知识分子将知识服务于人民的最高理想。让科技成为农牧民手中的武器,帮助他们打开致富的窗口,既是我的使命,又是我的责任。”(本报记者 王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