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执政关注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周新群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2日   15 版)

        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深刻揭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全面深化改革新的伟大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有机联系,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从三个层面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些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着力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全党的创造动力、活力和合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一、党的建设必须服务大局,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的一项伟大创造性实践,加强和改善党对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成功才会有可靠的政治保证。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是党建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

     

        一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决定》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丰富成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指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能力保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建设,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必然要求。《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迫切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解决“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问题,加大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培育力度,促进整个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现代化。

     

        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的健全。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员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靠党的基层组织来实现。要按照《决定》要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将服务改革与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和服务党员有机地统一起来,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纪律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决定》作为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成果,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必须坚持思想和行动统一,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必须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二、党的建设必须顺应大势,在同频共振中把握机遇、与时俱进

     

        《决定》所构建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为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拓开了广阔的空间。党的建设要根据各领域深化改革所提出的适应性要求,及时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在同频共振中实现新的伟大革命与新的伟大工程的有机统一。

     

        一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决定》从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出发,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进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必然会在其中体现出来。比如,《决定》强调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迫切要求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强化市场在配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在党建工作中强化科学精神、民主意识和法治思维。《决定》将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确定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党的建设各项举措与之相适应。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弘扬科学精神,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坚持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协调推进;系统把握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内在规律,努力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是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党的建设必须强调群众观点,坚持组织路线与群众路线的高度统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将扩大民主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和各个方面,实行开门建党。法治思维是现代政党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强化法治思维,把党章精神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项制度和举措之中,注重党的建设制度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是充分运用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调整优化党建工作思路和方式。《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将会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化,从而为我们改进党建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机。比如,《决定》强调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整合发展,为建立健全网络党建工作体系提供了新的机遇。

     

        四是党建工作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勇挑重担、担当责任。《决定》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部署中,党建工作承担着许多重要任务。比如,发展基层民主,对完善基层组织治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对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增添了新内容;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明确了目标要求。党建工作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以有效措施和有力保障,把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领导落到实处。

     

    三、党的建设必须聚焦重点,打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攻坚战

     

        在与事业相关的各种因素中,人是具有决定性因素的。一切物的改革背后都是人的改革,物的改革最终都不能离开人的改革。《决定》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的高度,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纳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系统、大格局中,明确了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要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一是准确把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始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呈现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全面深化、协同推进”等特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明确目标定位,加强长远规划,合理设计路线图、时间表,落实《决定》提出的改革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使干部人事工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改革探索的具体过程中,要开展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优化要素配置,强化整体功能,发挥制度的耦合效应;要聚合改革主体,整合改革资源,切实形成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强大合力;特别是要聚焦深层矛盾,着力破解难题,不断清除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障碍,以难点突破推动改革的整体深化。

     

        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确保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和边界,而不是改革的对象。《决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民主、竞争的办法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进入干部选拔工作中来,但不可能离开党管干部原则而独自发挥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管干部与强化民主、竞争的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干部选拔中一些民主手段、竞争性办法,都是党管干部方式方法的完善,而不是党管干部原则的放弃。因此,要强化底线思维,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三是紧紧围绕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健全有利于好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现象,等等。

     

        四是着眼于广聚善用天下英才,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决定》中多处涉及人才机制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要创新人才理念,打破体制壁垒,摒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要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打通“三支队伍”交流渠道,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和公务员队伍的渠道,使干部队伍成为“一池活水”。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系湖北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